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龟裂/龟甲 冠军/冠状病毒 犬牙差互/参差荇菜
B.蓦然/募捐 亢奋/引吭高歌 沧海桑田/悄怆幽邃
C.关卡/卡片 连翘/翘首以待 教学相长/各有所长
D.部署/暑假 雾霭/和蔼可亲 天衣无缝/峰回路转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撤回 沙滩 黎明 冰雪溶化
B. 闲荡 滑翔 溅起 目空一切
C. 夜暮 喧嚷 衡量 树木凋零
D. 频繁 水洼 辨论 偷偷摸摸
3、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一项是( )
A.夹缝/夹袄 匀称/称心如意 拾金不昧/拾级而上
B.憔悴/荟萃 默契/锲而不舍 殚精竭虑/怒不可遏
C.龟缩/龟裂 斗志/斗转星移 天地之间/挑拨离间
D.脊梁/贫瘠 胸襟/噤若寒蝉 勘察水位/堪当重任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是如何传达出陆游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的?请具体分析。
【2】表现理趣是宋诗一大特点,请结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
(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6)上下千年,往圣先贤始终憧憬并追求着“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家园。
7、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8、读书之“见”
赵畅
①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
【2】选文第③④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9、题目一:
我们都有参观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的经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得到了教益,产生很多感悟和思考。
请选择一处你参观过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写一篇参观记。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