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达于汉阴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凝集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B.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24年至1960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80封书信。
C. 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D.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的大部分作品,如《欧也妮▪葛朗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鸣总工程师和夏荔父子领导下的港珠澳大桥这一大国工程让世界为之叹为观止。
B. 作为一名新兵,他是如何在10分钟内伪装得天衣无缝,成功躲过了“敌人”呢?
C. 因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华为,位列全球品牌价值百强榜单第97位。
D. 父母对孩子漫不经心,这类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平淡无奇 寻根究底 潜修静想 张驰有度 一马当先
B. 不功自破 与日具增 必要步骤 停滞不前 优游自在
C. 参照比较 墨守陈规 轻鄙学问 声张正义 顾名思义
D. 运筹全局 明辨是非 博学多问 袖手旁观 油嘴滑舌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此都寂”和“钟磐音”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6、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雷钢同学在做阅读摘抄时发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和《傅雷家书》中有不谋而合的观点,请帮他完成读书笔记。
名著经典 | 寻章摘句 | 精评秒赏 |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傅雷家书》 |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 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漸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
8、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张西武
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播撒荞麦种补苗。
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中最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母亲直起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就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开花,在微风中荡漾的样子。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学习一直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一天傍晚,我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微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做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名落孙山 | 田间劳作 | 秋季开学 | 见母月下劳作 | 决心返校 |
暴怒无常 | ① | ② | ③ | ④ |
【2】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子。
(1)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从修辞角度赏析)
(2)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
【3】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4】文章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何内涵,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泰戈尔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最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泰戈尔
你有什么最好的东西?它又是伴了什么东西同来?请结合泰戈尔这句话的意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以“最好的东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