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B.这本侦探小说,案情离奇曲折,扑朔迷离,但读者兴味无穷。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一个正直的人,决不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踪迹 装制 低洼 海枯石烂
B. 孔隙 沙砾 沉淀 无时无刻
C. 粗糙 包裹 消逝 悬涯绝壁
D. 帷慕 钟鼎 崩落 奇形怪状
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声势浩大的场面深深震撼住了。
B.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总是毫不吝惜笔墨,在诗词歌赋中描绘这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C.武汉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在全国各地医疗人员的强大支援下,不到三天就分崩离析了。
D.当晚的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拙劣 晦暗 轻歌漫舞
B. 懈怠 狡辩 相辅相成
C. 虔诚 推搡 穿流不息
D. 漫溢 弛骋 不修边幅
5、小明在朗诵贺敬之的《回延安》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三处停顿。
心 口 呀 莫 要 这 么 厉 害 地 跳
(2)朗读这一诗节,应采取的语调是( )
A.兴奋喜悦 B.慷慨悲愤 C.深沉凝重 D.激越豪壮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7、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字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出自我们学过的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这本名著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说说这段话给你的启示。
8、阅读风翕的《植物“说脏话”》(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你漫步于一片森林中,深吸一口气,就可以闻到植物的“语言”。没错,植物的“语言”是带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香、草香等,比如β-蒎烯,这是一种闻起来很清新,有松树味道的物质,大量存在于针叶植物如松树、杉树和菊科植物中。
②科学家将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视作它们的“语言”,当一株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时,那是它在“说话”,而别的接收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植物则是在“倾听”,并会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它们的“语言”主要用于群体内的相互交流,如在受到昆虫攻击时发出警报。例如,一棵西红柿植株在受到切根虫的猛烈攻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告诉同伴们敌人袭击,附近“听到”警报的西红柿就会释放糖苷,合成对害虫有毒的核苷生物碱,防止害虫对西红柿的进一步伤害。
④“语言”不仅用于内部交流,还可以用于“外交”。授粉者可以“听”得懂植物的“语言”,根据花香,它们能够判断出哪一朵花需要传粉了。另外,关键时刻,植物的“语言”还能够搬救兵。当大豆植株受到蚜虫的攻击时,会释放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大喊:“救命!救命!”援军——瓢虫听到后,便立即赶来,拯救大豆于水火。
⑤然而,目前植物的“语言”正遭受威胁,空气污染干扰了它们的“语言”,植物开始“说脏话”了。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把大黄蜂放在一个小室里,里面放着模仿黑芥制成的纸花。他们分别收集了生长于干净环境下和污染环境下黑芥植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并注入小室中。当注入的是干净环境下黑芥释放的物质时,大黄蜂能迅速反应,快速地找到纸花。而注入污染环境下产生的物质时,大黄蜂是迷茫的,它们漫无目的,到处乱窜。
⑥这样被污染的“语言”不仅为授粉者所不喜,远处同伴们也无法接收到了,因为这导致污染环境下的“语言”的传播距离比洁净环境下传播的距离要近得多。
【1】根据相关内容,为“β-蒎烯”下个定义。
【2】分析第④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植物说脏话”,是指“空气污染使植物无法正常地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B.植物的语言,不仅可以用于内部的交流,还可以用于外部的交流,都是为了防御来自外部的伤害。
C.第⑤节列举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所做的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
D.选文先介绍什么是植物的“语言”,再说明植物“语言”的作用,最后再谈植物“语言”受到污染的危害,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9、题目一:
我们都有参观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的经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得到了教益,产生很多感悟和思考。
请选择一处你参观过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写一篇参观记。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