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随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宁不)音   )洄从之

    B.cēn)差披拂 shū)尔远逝

    C.黄发垂tiáo)   《兑命》曰“xiào)学半”

    D.选贤)   才美不外xiàn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的作者梁衡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和作家。

    B.马克·吐温是英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庄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3、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来参观考察的学员川流不息,过去贫穷落后的兰草村如今远近闻名,对于未来,兰草村人充满了信心。

    B. 她一身明艳的黄色古装造型,手拿琵琶翩然起舞,再现了经典的“反弹琵琶”舞姿,轻歌慢舞中生动呈现出千年文化的古老韵味。

    C. 晚会在32名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共同演绎的舞蹈《舞动中国》中拉开帷幕,舞蹈表现出的自信振撼了观众,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D.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换,5G产业链外部风险加剧,中国通信产业链面临着严峻形势。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B.中学生群体中,总会出现挑拨离间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影响学生的团结。

    C.其实,读书和学习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D.张三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心系天下苍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唯愿人民安居乐业。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辅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无私、有教育智慧的母亲形象。

    B.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分别选用了古人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C.母亲捡月饼屑子吃是因为她并不喜欢吃沙甜的,月饼皮又脆又酥。

    D.三十五年后,我看到女儿对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心里是愤怒的。

    E.母亲对我偷吃月饼的行为没有责怪。这正体现了她的宽容。

    4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探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仿佛一夜之间,锦鲤“火了”,“拜锦鲤”流行开了,这种以“躺赢”为主的论调,引得很多网友纷纷膜拜:求考试的希望自己逃学翘课从不复习,也能够压分飘过;求工作的希望“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有祈祷彩票中奖的……

    “躺赢”,躺着如何能赢?今天的学生是否已经忘记了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满分人生要靠自己去争取。与其寄希望于得到“锦鲤”的垂青却永远在成功的边缘徘徊,不如痛下决心摈弃懒惰,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过上自己打造的“满分”人生.就如同他们:仲尼厄而作春秋,苏秦头悬梁、锥刺骨最终挂六国相印,司马迁受宫刑却著《史记》,范仲淹划粥为食终成才,宋濂冒严寒求学终成开国文臣之首,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邓亚萍自强不息终夺冠,华罗庚自学成才成数学家,快递小哥雷海为诗词大会勇夺冠……

    请你以《满分人生靠努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真实经历,可以虚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2)请从上面列举的事例中至少选取两个运用到作文中。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