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俗(sú) 苍劲(jìn) 腈纶(qíng) 模棱两可(1èng)
B.行辈(háng) 寒噤(jīn) 城阙(quē) 戛然而止(jiá)
C.聆听(1íng) 肤浅(fū) 龟裂(guī) 含英咀华(jǔ)
D.蠕动(rú) 拙劣(zhuō) 俨然(yǎn) 挑拨离间(jiàn)
3、下面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杜甫,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是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
B.《石壕吏》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有力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C.《石壕吏》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作者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
D.本诗构思巧妙,用差吏的“怒”“呼”贯穿于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应该多读书,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B.我登上泰山之巅目空一切,胸中自然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陈赫自参加《奔跑吧,兄弟》以来,便成为娱乐圈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
D.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大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纠正。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
6、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资料,下列不属于被他翻译的音乐家是(_____)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舒伯特
(2)保尔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里的“钢铁”是指________;“这样炼成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阅读改变人生。一本好书,可能是一个智者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去追求,去表达的。而我们作为读者,只要花几个小时,花几天,就可以读完一个智者一生的追求。阅读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好的阅读不仅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人启发,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改进提取方法,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能高效抑制疟原虫,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高素。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
语文老师杨志朗热衷于阅读推广,他带动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推广阅读,自己出钱为学生购买图书,联系爱心机构为学生捐赠图书。杨志朗老师的阅读推广,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人生。有的孩子比较叛逆,是班里的小霸王,在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了阅读,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沉浸书香的孩子不会走偏;有的孩子早恋,为情所困,杨老师用流行歌曲来教阅读和作文,通过与孩子之间的以流行歌词为媒介的联系簿交流,让孩子相信他,从而指导孩于走出困扰;不少家长在杨老师的发动下也加入了阅读行列,通过阅读悟出了许多道理,弥合了亲子关系,孩子依然是受益的。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材料三)
怎样有效地阅读名著,一直是老师和孩子们苦恼的问题。重庆市教科院在大渡口区37中组织开展了重庆市“名著阅读课程化教学研讨会”,以此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会上聚集了我市所有区县初中语文一线教师代表,并以《朝花夕拾》为例,开展了一堂名著阅读教学的范式。
(材料四)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不要一字一字地看。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字变成句子,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可以略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阅读的好处。
【2】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智者对话。
B.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的中药青蒿能够高效抑制疟原虫。
C. 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最终受益者只是孩子。
D. 为了向全世界推广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世界读书日”。
【3】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名著阅读进课堂”。请帮老师设计完成一堂《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汇报课。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爱上名著,深究名著。
活动过程:小组阅读专题汇报。
要求:结合已给主题,填出其他的汇报主题,并结合相关篇目简要分析。
(1)(天真快乐的鲁迅):《故乡》中用闰土父亲教的方法捕鸟,充满童真与快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救国心切的鲁迅):《范爱农》《琐记》中饱含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情感。
【4】小西同学喜欢读书,且读书认真,无论阅读什么内容,一个字眼也不放过,即便如此,一直以来总是“前读后忘”,阅读效率低下,浪费了很多时间。请你根据“材料四”,帮助小西解决她的烦恼。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开花落,有多少温暖的故事在悄悄上演;细水长流,有多少温暖的故事随之遥远。在充满活力的每一天,你又在被多少人所悄悄温暖?
请以《温暖》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②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