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追溯/重塑 亢奋/引吭高歌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B.茁壮/笨拙 挑剔/挑拨离间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C.剥削/剥夺 粗犷/旷日持久 干劲十足/苍劲有力
D.龟裂/乌龟 模型/装模作样 强词夺理/身强力壮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筝》选自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
B.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C.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D. 如果将四大名著的作者按照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名,应为: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吴敬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等部分。《傅雷家书》就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时对其生活、艺术进行指导的家信汇编。
B.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他认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C.《三国志》是一部较为完整的纪传体国别史,记载了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隆中对》即选自其中。
D.边塞诗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奇异塞外风光、反应戍边艰辛的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即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4、请选出句子排列连贯的一项( )
①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
②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③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④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⑤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
A.①⑤③④② B.①⑤②③④
C.⑤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⑤③
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谁在少年保尔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帮助了他?保尔在发电厂与他成为朋友,他教会保尔什么本领?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探宏村
丁立梅
①我细细打量这个叫宏村的地方。村口有两棵古树,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是宏村的“牛角”。据说都五百多岁了,却不显老,在雨水的洗濯之下,叶片儿绿得发亮,蓊蓊郁郁。
②入村,迎接我的是一片湖。湖叫南湖,是宏村的“牛肚”。湖有些袖珍,稍稍抬眼,就可以望到对岸。一汪的水,却清得粉绿,很嫩的感觉,让人有捧一口尝尝的欲望。湖被一座小石拱桥隔成两块儿,水里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繁花与粉墙黛瓦,活脱脱一幅水墨画。
③游人摩肩接踵走过那石桥去。一只水鸭,白身子灰掌,在湖里一方裸露的石头上梳理羽毛,悠闲自得。它观游人,游人也观它。有游人拿它作背景拍照,它不惊不乍,只管梳它的羽毛,是见多识广的模样。
④走过石桥去,也就真正走近了徽式民居。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黑与白。白的墙,黑的瓦,一清二楚着,又是眉清目秀着。一律的马头墙,墙壁无窗,都是开天井取光,晴天蓄阳光,雨天蓄雨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很有意思,过日子能过到不浪费一寸阳光一滴雨水的份上,恐怕惟有徽州人了。
⑤去探了南湖书院。这是当年徽商们教育子孙成材的地方,里面刻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供有孔子像。《论语》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徽商们把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到极致。他们设学堂,请先生,大开重文化重教育之风。而他们自己,也熏陶成了儒商。
⑥游人们涌到一幢非常气派的古宅院里。我跟进去方知,那是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离艺术最近的,往往是民间百姓。
⑦游人们随着导游,捉迷藏似地进了一间又一间房,不时有人发出惊叹声,为当年汪家的辉煌与奢华。我独对小姐的绣楼感兴趣,站在那儿发呆。天井敞亮,而悉数落下来,润泽着几盆盆景。杜鹃开得满盆,是红粉佳人笑。楼上的小姐呢?抬头望,楼上暗得很,幽暗处,仿佛有一张幽怨的脸,苍白着。四壁都被严实地圈住,圈成一个笼子,小姐是那笼中鸟。我想,若是有来生,她当不愿生在这等富贵之家,做那笼中鸟罢。她情愿做寻常人家的女儿,汲足在南湖边,浣衣于月沼畔。
⑧月沼畔也真的有几个当地女子,身穿雨衣在浣衣。面容并不娇嫩,皮肤黑黑的,是俗世中最为本色的样子,让人望着亲切。两只白鹅,在不远处的水面上,很自在地游着。
⑨避开人多的地方,我独自在巷子里乱晃悠,晃着晃着,就迷路了。在宏村,所有的巷子,大体相像,都是窄窄的,青石板铺就。两侧流水,沿着人家的屋檐走,潺潺复潺潺。对面偶有游人来,亦是迷了路的,问我,怎么走到村口去?我摇头,说不知。
⑩不急着看什么。在宏村,处处是景。就让镜头随便定格吧,就定格在一块砖上,砖却不是普通的砖了,上面雕刻着花草树木。定格在一块石上,石也不是普通的石了,上面亦是雕花琢草的。定格在一截木头上,木头更不是普通的木头了,精雕细琢得简直有些不像话了,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
⑪撞进一幢民居去。外一间冷冷清清,摆设着锅灶等物什,光线暗淡。里面有电视响,跨进去,别有洞天,一天井的花花草草,有个男人,身子陷在藤椅里,在看电视。我说,打扰了。他冲我点点头,继续看他的电视。外面一个世界再多的喧闹,也撼动不了他的宁静。
⑫宏村多家庭小作坊,炒茶的、雕刻的、做竹器的……游人一拨一拨从他们面前过,他们不为所动,兀自埋首在他们的活计里,一个个都身怀一身绝技似的。
⑬我停留在一家做竹器的门口,屋里堆满了竹做的小玩意,竹碗、竹杯、竹笔筒……无一不拙朴可爱。做竹器的男人,手脚麻利,不过眨眼之间,他就做好了一只竹杯,精巧得很。我问,多少钱一只?他回,两块钱。并没有停下手上的活。旁有他的女人,这时笑吟吟地插话,买几样带回家玩啊。
⑭我就真的买了一只竹杯,托在手上。我希望它能盛住这里的气息,日后,当我疲倦了烦躁了,好举起这杯子饮一饮。
⑮在村人的指点下,我顺了水走到村口。回头望身后的宏村,它依旧神态安详地静卧着,像一条老水牛。我想起徐志学的一句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上了车,雨中的宏村,渐行渐远。
(有删改)
【1】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我在宏村的游览经历。请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游览路线 | 村口 | 入村 | 走过石桥 | 月沼畔 | 巷子 | 村口 |
所见情景 | 两棵古树 | 南湖 | ① →南湖书院→② | 浣衣女子 | 一幢民居→③ →④ | 宏村印象 |
【2】结合全文,理解第⑭段中画线的“这里的气息”包含哪些内容?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去探了南湖书院。
(2)撞进一幢民居去。
【4】请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9、按要求作文
守望是父母起早贪黑辛苦操劳的身影,守望是老师头上新添的白发,守望更是你孜孜以求的梦想。守望亲情,守望责任,守望未来……
请以“守望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自己的信息;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