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唿搭
B. 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画材料 泥浆
C. 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跨骨
D. 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嗑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基(diàn) 校样(jiào) 可汗(hàn) 气冲斗牛(dòu)
B.祈祷(qí) 挚痛(chì) 涎水(xián) 锲而不舍(qiè)
C.憎恶(zēng) 揩油(kāi) 滞笨(zhì) 沥尽心血(xuè)
D.赫然(hè) 地壳(qiào) 鞍鞯(jiàn) 扑朔迷离(shuò)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副词)
B.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介词)
C.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连词)
D.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拟声词)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止风味小吃?
B. 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C. 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 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5、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由于好几个学生没有交作业,老师的脸色刚刚还和风细雨的,突然就化作了“暴风骤雨”。
解说: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叹词、介词、副词、助词。
B. 一泓泉水 大家唱歌 放松下来 出现故障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部分网民近日在网上传播“华为内部有美国间谍被抓”“华为某高层被抓”等信息,个别网络大V跟风炒作,造成恶劣影响。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卿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C.《老王》选自《杨绛散文》。杨绛,无锡人,作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代表作有《干校六记》、《我们仨》。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基本条件”“空气干燥”“摘下军帽”“品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空气干燥”与“品德高尚”结构相同。
D.“铭”是一种议论性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说”则是古文中的用韵文体,这种文体中叙事也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公事迹》
注释:1.欧阳公,即欧阳修。2.孤,死去父亲的孩子。3.闾里,乡里。
【1】欧阳修年轻时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
【2】“惟读书是务。”中“惟”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写出一个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写出故事名字即可。
9、阅读课文后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4)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
10、 说和做(选段)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⑪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⑫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⑬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选段用哪几个事例表现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小声”和“越来越大”是指声音大小吗?谈谈你的理解。
【4】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联系整篇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B.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C.闻一多先生以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他人格的写照。
D.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照应。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选段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我”想买《山海经》,选段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用原文句子回答),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3】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表示“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4】下面对文中内容表述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B.我有钱却不能买《山海经》,其中一个原因是《山海经》属于闲书。
C.文中说“她的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是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D.“宝书”一词体现了书籍的精美和珍贵,正是因为书的来之不易,再难获得,所以作者才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12、(1)题目:意外的收获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