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化崇尚“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和谐”
②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③“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
④“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⑤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是“风”,指国风,属于地方民歌民谣。
B.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回忆性散文《社戏》中写了鲁迅小时候看社戏时铁头老生,没有翻跟斗,有点失望,小丑出场大家笑着看,老旦出场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很扫兴。这里提到的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D.唐宋八大家,唐代两人,宋代六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下列古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也作“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五则)
B.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C.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愚者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D.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也作“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
B.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基本途径。
C.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D.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①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此诗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C.(乙)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D.(乙)诗末句“寒”字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全篇虽然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但诗人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王勃的这两首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来简析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
(3)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不必为己。
(4)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7、“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说说保尔的性格特点。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文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其作用是什么?
【4】阅读文段,说说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9、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