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盘锦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于2018年12月在南宁,主要包括“八个一”活动。

    B. 暑假我们决定去旅游,小丽建议去北海银滩,小兰建议去北京长城,我同意她的建议。

    C. 为了在南极冰盖建设我国第一个永久性机场,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南极考察其地理因素。

    D. 经过中越两国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广西葡萄种植业技术首次在越南北部取得新突破。

  •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前者是歌行体;后者是乐府体。

    C.“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B.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C.2019年,我们湖北上半年干旱,天上几个月不下雨;下半年又阴冷,人们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年尾又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D.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冈,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

    B.③②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该记得,胜利以前的一年,我在上海集合十二三个朋友(内有宋伯伯、姜椿芳、两个裘伯伯等等),每两周聚会一次,由一个人作一个小小学术讲话;然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换消息。那个时期是我们最苦闷的时期,但我们并不消沉,而是纠集了一些朋友自己造一个健康的小天地,暂时躲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和我们那时大不相同,更无需情绪低落。我的性格的坚韧,还是值得你学习的。我的脆弱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可不在大问题上。希望你坚强,想想过去大师们的艰苦奋斗,想想克利斯朵夫那样的人物,想想莫扎特,贝多芬;挺起腰来,不随便受环境影响!别人家的垃圾,何必多看?更不必多烦心。作客应当多注意主人家的美的地方;你该像一只久饥的蜜蜂,尽量吮吸鲜花的甘露,酿成你自己的佳蜜。何况你既要学piano[钢琴],又要学理论,又要弄通文字,整天在艺术、学术的空气中,忙还忙不过来,怎会有时间多想邻人的家务事呢?

    ------《傅雷家书》

    (1)文中作者对于“坚强”的阐述有哪些内涵?

    (2)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

    王维钧

    ①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似乎永远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在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代表性的食物,这不由得让人认为,中国的节日就是舌尖上的节日。而事实上,这种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二则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

    ②首先谈谈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吃是天大的事情。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被演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一般的老百姓而言,后两者似乎遥不可及,因此只能做好前面两件事。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吃饱吃好则是“齐家”重要的一环。

    ③中国人有很强的团圆情结。节日期间的饮食活动,是展示团圆情结的主要方式之一。聚餐时一般喜欢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圆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桌子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情感交流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相互夹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证的美德。

    ④接下来要说的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只有在节日里,精心烹饪的食物才是主角。从先秦开始,中国的饭菜结构就是以谷物为主。其中饭是主食,而菜的作用是下饭,即助饭下咽。之所以需要菜助饭下咽,是因为主食单调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将它吃下去。这样的饭菜结构便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标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不断地翻新花色。但是,这种精心的烹饪并非是每一天都有的,一方面是因为食物长久以来较匮乏,直到明清时期马铃薯、番薯得到大规模种植后,人们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人手不够,当时生产力不高,导致需要下地劳作的人很多。因此把精心烹饪食物放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显得非常自然。在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休养生息,准备一桌好吃的饭菜来犒劳为家庭辛勤劳作的人们。

    ⑤节日里的食物有特殊含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与节气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在这些节日,食物进补以及药膳进补被看成是有效且低成本的保健手段。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相信在春节饮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用来预防时疫;同时还吃由葱、蒜等辛辣蔬菜组合而成的五辛盘,用于预防流感。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周,喝雄黄酒可以辟邪、除疫。重阳节喝茱萸酒可以起到御寒的效果。

    ⑥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将特色的食物作为贡品祭祀给神灵,表达虔诚的心情;而剩下的食物,则让全家人分享。由于祭品往往都是平时吃不到的,所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往往可以大饱口福。比如月饼最初用于祭祀月亮,后来渐渐成为中秋的传统食品。

    ⑦一种文化的出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初表现,中国的节日饮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生活方式的表现。传统节日通过杯盏碰撞出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通过食物激活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

    2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简述理由。

    现在,人们常把农历时十二月称为“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与岁时之祭祀有关。古代把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作“腊”。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至今过年民谚里还有“二十六,去割肉”的说法,肉其实最初都是联子祭祀声明的,后来渐渐变成了节日必备的菜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

    雨过天晴、花落花开、冬去春来……是自然发展中的变化。

    沧海桑田、由穷变富、旧貌新颜……是社会发展中的变化

    反败为胜、化悲为喜、失而复得……是人生成长中的变化。

    请以“变化”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和见闻,可以阐述观点和见解,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