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治稳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B.我终于想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带我来的原因。
C.她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D.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翘(qiáo) 褶皱(zhě) 携带(xié) 戛然而止(gā)
B. 蓦然(mò) 翩然(piān) 糜子(mì) 拈轻怕重(niān)
C. 摒弃(bìng) 嫉妒(jí) 啁啾(jiū) 狩猎(shòu)
D. 龟裂(guī) 羁绊(jī) 斡旋(wò) 缄默(jiān)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只定期迁徒的大雁,它一旦起程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B.寒冬来临,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消声匿迹了。
C.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D.名人强辞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踪迹(zōng) 两栖(xī) 沼泽(zhǎo) 褶皱(zhě)
B.缄默(jiān) 弥漫(mí) 龟裂(jūn) 迁徒(xǐ)
C.孕育(yùn) 砂砾(lì) 帷幕(wéi) 枯燥(zào)
D.狩猎(shǒu) 追溯(sù) 携带(xié) 陨石(yǔn)
5、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观 猎①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 ①这是王维青年时期的诗作。②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的地方。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甲诗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乙诗首句写在劲吹的寒风中,以兽角装饰的硬弓声响处,一支箭呼啸而出,有力地射向猎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渲染紧张的气氛,使人物射猎的雄姿和不凡的技艺跃然纸上。
D. 乙诗作者借首联的射猎场面,颔联的“疾”“轻”的细节,颈联的周亚夫之典(暗寓将军有周亚夫的名将风度),尾联的“射雕”之典(暗含称颂将军勇武过人的意思),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气度不凡、骑技高超、武艺精湛的将军形象。
【2】请简要赏析乙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的妙处。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6、(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3)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名著阅读。
(1)路遥的《 》描写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主人公 、 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
阅读下面《名人传》中的两个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2)《名人传》的作者是 国作家 。上面两个片段描写的分别是 与 。
(3)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联系上面的相关片段,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50字以内)
8、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以下题目。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1】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 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 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2】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3】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5】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②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台阶》)
9、题一:请以“我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能使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熟练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