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衡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前往医院看病的老李刚好路过此处,得知发生火警,立即奋勇冲进火场。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这里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yín)   (duó)   (chà)   如丝如(lǒu)

    B.(hán)   (mèi)   (kăn)   而至(zhǒng)

    C.(bù)   (xiāo)   (mó)   词夺理(qiáng)

    D.(shàn)   (jǐn)   (shèn)   旁征(bó)

  •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的一部唐诗总集,收录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诗人,代表诗集有《红烛》《春水》。

    C. 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D. “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róngqiǎo   接而至zhòng

    B. jìn jiān n 纷至

    C. liáo   qián i 怒不可è

    D. shòu   jīng yàn 然而止ji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阅读: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古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背诵默写。

    (1)黄发垂髫,________。(《桃花源记》)

    (2)青树翠蔓,_______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3)________,辗转反侧。(《关雎》)

    (4)微君之故,________?(《式微》)

    (5)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6)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回延安》)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运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想求仕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还是一位特殊的__,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__中。《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__封。其中主要是写给长子__的家信。

    2根据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部作品的阅读理解,请概述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大自然的语言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⑤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⑥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⑧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⑨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结合文段内容,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2根据材料,概括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物候的高下差异告诉我们,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所以在华南丘陵地区引种热带农作物应该种在山脚下。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C.根据北京地区1962年的物候记录判断,当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

    4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结合加点词语言,说说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5小明坚持认为住在沿海城市的姑姑家,与同纬度内陆的自己家,四季的气温是一样的。读了本篇文章,再结合自己所学的其它学科相关知识,请你向小明传授正确的科学思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月夜归航的罗汉豆,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里,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2)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