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厦门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踌躇   颓唐   盘旋   唯妙唯肖

    B.虬枝   洗涤   慰勉   和言悦色

    C.罅隙   蔓延   劳禄   无动于衷

    D.映衬   消逝   簇拥   春寒料峭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掇(cuān)        (shěng)          (kuàng)             气势礴(páng)

    B.绊(jī)             旋(wò )             仁(tóng)               然而止(jiá)

    C.争(sùn)            皱(zhě)             石(yǔn)                 销声迹(nì)

    D.默(jiān)          裂(jūn)            猎(shǒu)               黄发垂(tiáo)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铿qiāng) 寒jìn)   然而止(jiá

    B.立(zhù腾(xuān) 布jīn级而上(shè

    C.裂(jūn褓(qiǎng奋(kàng) 怒不可è

    D.qiǎo样() 推sǎng) 接而至(zhǒng

  • 4、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C.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等。

    D.古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在整数和零数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字,如“为字共三十有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苹汀(ti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②轩槛:凉亭。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顷波平”着意描绘湖面的浩渺无际和风平浪静的特点。

    B.上片最后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悠闲自得的情趣。

    C.“月上浮云散”勾画出了一幅月移云飞,浮云飞散后夜空清澈如洗的画面。

    D.尾句写出了词人毫无醉意,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中的情态。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西湖好”总领词意,用多种意象,刻意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B.上片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创造了一种既美丽又清静、平和的意境。

    C.下片“月”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推移,烘托出西湖之美。

    D.这首词即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悠然闲适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相信你一定认真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保尔·柯察金“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4玉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打扰了人家,这样说是表达歉意;或许是得到了他人的关照和帮助,这样说是出于礼貌,表示谢意。

    人与人交往中,看似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是否有麻烦别人或别人麻烦你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