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襄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投赠诗是指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照壁是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

    D.“但余钟磬音”中的“钟磬”是指佛教法器。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 2、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②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有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③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职断力和灵感。④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共产党早在2012年就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B.全国各地开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旨在传递营养健康知识,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树立健康饮食新风尚。

    C.通过“小手牵大手”主题班会,使我们明白了讲文明礼貌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D.夜幕降临,白塔山头水墨晕染,三江口岸流光溢彩,作为宜宾人,谁也不能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回头看看这走过的路,我们终于大彻大悟,那无法触及的东西,正是它,指引着我们远离悲痛,越是触及不到它,我们便走的越远,走的越远,便离开悲伤越远。

    B.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C.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却由于叛徒的出卖,导致了那场战争的失败。

    D.各地出现的“小黄车”上私锁、改号牌等让共享成独享的现象让人叹为观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

    (1)“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 》,该作品的作者是(   ),与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两个)(   ;   )

    (2)《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  )(  )兄弟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们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磨难,把磨难当作前进的动力。

    (3)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B.“筑路”描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展示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顽强不屈与困难作斗争的英勇形象

    C.保尔在烈士墓前悼念战友时,感悟出了积极的生命意义,这也是他一生都恪守的人生原则。

    D.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 “盲目”一词的含义。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3比较选文第⑤段与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1972年丁肇中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布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比喻道:“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一句 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