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 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翩翩两骑来是谁/是马也
D.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谋闭而不兴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现当代诗人贺敬之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借助“宝塔山、枣园、延河”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民歌总集,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C.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寂寞忧伤的环境,抒发了自己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
D.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锃亮(zèng) 熏陶(tāo) 谥号(shì) 白雪皑皑(kǎi)
B.省亲(xǐng) 上颌(hé) 跻身(jī) 居心叵测(pǒ)
C.啜泣(chuò) 束缚(fù) 恪守(gè) 鳞次栉比(zhì)
D.绯红(fēi) 租赁(lìn) 联袂(jué) 义愤填膺(yīng)
5、阅读《卖炭翁》,完成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已经结冰,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①古代先贤的中国梦是“选贤与能,________”的豪迈之情;②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和谐之景;③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怀。
7、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⑪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1】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向读者介绍丽江古城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介绍。
【2】“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品味分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
【4】作者在第⑩段说“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作文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