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诗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C.《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陶治 格物致知 轻歌漫舞 接踵而至
B.朦胧 不知所错 恕不可遏 气喘吁吁
C.怅惘 世外桃源 无与伦比 周而复始
D.虔诚 袖手旁观 人情事故 目眩神迷
3、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脑畔(pàn) 慰藉(jiè) 柳林铺(pū)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发怒) B.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C. 志怪者也(奇异) D. 野马也(快速奔跑的马)
5、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下是某班的《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选择性阅读 | (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 (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节选自1955年3月27日书信) | 结合这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1)___ |
评价性阅读 | 傅雷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傅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 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2)___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讨水
邢庆杰
①1977年盛夏的一天,我随母亲到乡里街上买东西。返回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我又热又渴,母亲便就近带我到供销社办公室讨水喝。
②那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他是个大胖子,脸色白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母亲说明来意后,那人指了指门外对我说:“你自己去看看门口的水缸里还有没有。”
③我跑到门口,那里果然有一口大水缸。那一年我七岁,那口水缸和我差不多高,缸里却一滴水也没有,像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④我回到屋里,对那个胖子说:“缸里没水。”
⑤胖子冲我们摊了摊手说:“没水就没办法了,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⑥母亲冲他笑了笑说:“大兄弟,孩子渴得厉害,我们回去还有三四里路呢,你就行行好,给他倒杯热水吧。”
⑦那胖子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暖瓶,拿起来掂了掂说:“这里也没有了,这水是从乡政府食堂打来的,外面这么热……”
⑧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
⑨后来母亲对我说,她从胖子拿暖瓶时用的力度上,看出暖瓶里肯定是有水的,只是不想给他们喝……
⑩我家在村子的最北头,房后有一口水井,水质极好,清冽甘甜,我们半个村庄的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至今,我回老家,仍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味道不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能比的。而且奇怪的是,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竟像用纯净水泡茶一样,杯子上几乎不留茶锈。
⑪我家的位置在村口,经常有人上门讨水喝。每次母亲都从水缸里舀出满满一舀子水,递给讨水者。有时她忙着,就会支使家里的某个孩子去给路人舀水。天凉的时候,她坚持让讨水者喝开水,为了节约时间,她常常把开水倒在舀子里,把舀子放到水缸的水面上漂着,用凉水降温。因为我们一家一直是这样对待上门讨水的陌生人的,所以母亲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她纠结了一路。
⑫不就是一口水吗?
⑬从乡政府驻地回家的路上,母亲把这句话念叨了很多遍。
⑭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直到走到丰收河边,我喝了一肚子河水(那时水干净,无污染),整个人才精神起来。
⑮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儿。
⑯那天我从外面“疯”完回家,老远就看到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闸在门口。进了院子,见一个肥胖的背影正站在我家的水缸前狂饮,母亲在一边站着,不断地说:“慢点喝,别呛着……”
⑰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20世纪70年代,在鲁西北的乡村,连白面馒头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美食,所以人们都瘦,极少能见到胖子。那一天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我冲过去正想开口,母亲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我。我只好把那句话咽了回去。我想说的那句话是:你出门咋不背着水缸?
⑱胖子临走时,冲我友好地笑了一下,说:“你们家的水真甜。”
⑲看着胖子出了门,我着急地对母亲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就是供销社的那个胖子!”
⑳母亲冲大门口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口水吗?谁出门还能背着水缸?”
㉑我一时无语,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混迹到文学的队伍里,才逐渐明白母亲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鲁西北平原千年的深厚传承。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77年”,意在暗示那还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
B.因为供销社办公室门口的水缸里没有水,办公室的暖瓶里的热水也没有了,“我”只好坚持到丰收河边才喝上水。
C.母亲之所以“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是因为她看不惯胖子明明可以帮助别人却不愿去帮的行为。
D.“不就是一口水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突出了母亲乐于助人的美德。
【2】本文以《讨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赏析加点词语)
(2)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5】既然母亲对胖子非常不满,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他,并阻止“我”打断胖子喝水?
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
人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
请以“收获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井边石头上休息。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另一个妇女说。
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
“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
说着,她们用桶装满了水,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她们手臂疼痛,水也溅了出来……
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翻着斤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他母亲听得眉开眼笑;第三个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第一个妇女和第二个妇女一起问老人:“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呵,他们在哪?”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孩子啊!”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