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常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  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 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 处处之   志:名词,标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尽粟一石  或,有时。

    B.右臂支船  诎,弯曲。 活板  板,同“版”,雕版。

    C.而临之 策,马鞭子。   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这里指驱使。

    D.有仙则  名,名词动用,出名。   卷卷有爷 名,名字。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D.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B.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C.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D.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 高者挂______ 唇焦口______

    湿______ 沉塘______天下______

    2本诗作者_______,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_”,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3全诗先叙事,后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__ 的博大胸怀。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甲)(乙)两个语段,任选其一,回答问题。

    (甲)“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吩咐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1)语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A.第二回《史大郎也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C.第五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D.第七回《林教头赤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3)请写出书中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物形象(选段中“洒家”除外),并说明理由。

    (乙)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选文出自世界文学名著《_______》。

    (2)选文主要用了______描写刻画主人公形象,保尔是在_______(人名)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哪些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毕飞宇

    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②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③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内,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④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这些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家外来户。

    ⑤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脱胎于一首西亚的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决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⑥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但是,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⑦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⑧风俗和法律没有关系,可我愿意这样解释风俗和法律的关系一一风俗是最为亲切的法律,而法律则是最为彪悍的风俗。

    ⑨风俗在一头,法律在另一头。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好和坏不是从一头开始的。好,从两头开始好;坏,也是从两头开始坏。在任何时候,好风俗的丧失都是一件危险的事,这不是我危言耸听。

    ⑩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11)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亭的骨头才是慈善。

    (12)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杰克·伦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质,分享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13)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14)如果有一天,即便我的身体里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这一根骨头也足以支撑起我的人生。这不是因为我高尚,不是,我远远没有那么高尚。但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骨头,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愿望有它的逻辑性和传递性,愿望就是动作——父亲抱过我,我就喜欢抱儿子。儿子也许不愿意抱我,可这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因为他的怀里将是我的孙子。是的,所谓的世世代代,就是这么一回事。

    (15)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选自《读者》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小语说,文章第①段可以删掉,小文觉得必须保留,请你帮小文说出必须保留第①段的理由。

    2第⑥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3第⑩段中,作者说“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分享”是“芬芳”的一个东西?

    4选文第⑤段引用了西亚民歌歌词,第⑧段引用了杰克·伦敦的话,两处引用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5文章结尾说,“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选文里的乡亲们互相“分享”“好吃的”,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也是关于“分享”的,你觉得这三个“分享”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民风”?

    (链接一)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选自《社戏》)

    (链接二)

    截至当地时间4月24日上午9点,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143464例,疫情形势严峻。中国留学生常宋泽因早有准备,口罩数量有余,他就主动来到英国的超市和街头,为老人派发口罩。

    (选自互联网)

    6小语和小文各自给文章拟了一个标题,小语拟的标题是“分享”,小文拟的标题是“记忆中的那碗红烧肉”,你觉得谁的标题更好,请简述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2)

    哥伦比亚河谷里有一种植物叫格兰藤,长在山崖的阴暗面,因为根部取水功能非常强大,所以,它们能够沿着山崖一直向上攀爬,最终爬到崖顶接受阳光照射,开出美丽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