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荆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B.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的水。

    C.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

    D.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这种毫无公德心的不文明行为,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不会袖手旁观

    B.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杂烩大煮锅,引得来自不同国度的天才艺术家纷至沓来

    C.他的这篇作文,前后矛盾,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D.传销人员利用部分民众渴望暴富的心理,到处拉拢帮手,招摇撞骗,其卑劣手段已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 3、下列句中的“之”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4、选出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归(xǐng) 辈(háng) 撺(duo) 奋(kàng)

    B.暗(huì) 旋(wō) 幽(qiǎo) 翩然(piān)

    C.默(jiān) 裂(jūn) 寒(jīn) 接而至(zhǒng)

    D.黑(lí) 日(cì) 汩(gǔ) 怒不可(è)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诗歌写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同行的时光

    ①旧历八月的北方小镇,碧空如洗,阳光柔软而熨帖——真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了。斑驳的光影里,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在预谋着退场:道路两旁的树木现出憔悴的神色,高楼间隙里攀爬的丝瓜,只余下肥硕的一只,被大红的丝线缚在架子上。更远的那些地方,大地上关于播种和收获的事情正在依序进行。一年里重要的使命就要完成了。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心安理得的从容。

    ②可是再好的时光里也会有人变老,我的外婆,她也一年一年老去了。自理生活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早先几年,就被姨妈接到城里去住了,在一个叫作蜂山的地方。我下车走过去,要爬两段长长的坡道,大概有十分钟的路程。

    ③听说我要回来,外婆早早地下楼,在路口处晒着太阳等我。年近九十岁的她的确是苍老了,梳在耳后的头发从花白变成雪白,牙齿也几近掉光,像是一件古旧的物件蜷曲在光影里。

    ④我加入他们晒太阳的队伍,享受这样“负日之暄”的慵懒时光。我不时地打量外婆,她怔怔地看着我的外甥——那个百无聊赖的孩子,先是任性地到处扬沙,之后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一把手斧,胡乱地砍来砍去。我察觉到她脸上现出的一种迷茫的神情——她心里已有些疑惑了。

    ⑤时间在阳光和影子的胶着中缓缓而过,夕阳西下,黄昏的样子,使人想起“景翳翳以将入”“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我扶她回家,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零星地散落着几片枯黄的叶子,不知名的昆虫一动不动地仰躺着,使人感到自然的死亡并没有那么狰狞可怖。

    ⑥我陪她慢慢地挪步,如同小时候她扶我学步的样子。傍晚的街道上,少有行人,世界有一种难得的安静。木质手杖杵地的声响在幕色里传出很远,像是大地上的某种震颤,又仿佛世间只有我们两个在走。

    ⑦在要拐弯的时候,她忽然说,“咱们再往前走一段吧。”她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咱们走到那里,再走回来。”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水泥路面的尽头是一处台阶,拾级而上就是一处公园的入口了,树木林立,在幕色的映照下显得幽深。

    ⑧她这个提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毛病的她,几乎从不出门。也因此,虽然自父亲故去后我就同她一起生活,但真正同行一段路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⑨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要去对面村子上学了。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个个子不高红脸膛的民办教师。开学不久,他让我在黑板上听写,写到“圈”字的时候,我想当然地先写一个“口”字,再在里面填上一个“卷”字,他就把我推出门去,然后把门关上再让我进去、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可那时的我,却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我铁了心要转到另外一个班上去,那个班的班主任是学校的校长,一个看上去相当和蔼的人。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被一口回绝。于是又告诉外婆,她竟毫不犹豫地要陪我去学校一趟——那个校长平日里喊她嫂子,大概她一出面,这事儿就好办了。那一次似乎是她这些年里走得最长的一段路了。事情自然得到了解决。

    ⑩时光在弹指间散沫,四年前,外婆胆结石的毛病变得严重了,隔三岔五地复发,浑身战栗,发高烧,呕吐。我回到老家,租了一辆小面包车,送她到城里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担心路上颠簸,就让她靠在我的臂弯里。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她如此贴近,也是第一次察觉到她瘦小身躯里藏匿的羸弱。我像是捧着一团细小的火苗。那时,我真是担心她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糟糕,她后来到省城做了一个简单的腹腔镜手术,住了几天院就回来了。这大概算作我人生里最重大的一次凯旋。

    ⑪三十年来,我所能记起的与她同行的时光就只有这么多了。

    ⑫暮色趋近,我同外婆相互搀扶着上楼。我想背她上去,她却依旧不肯。姨父用细长的钢管钉在墙上,做了牢靠的扶手,这让她有十分的信心不会跌跤。

    ⑬过了而立之年,我才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我与外婆的角色,似乎也在这样的时光流转里相互对换,我变成一个大人,而她慢慢退缩成一个需要时刻关照的孩子。年近不惑,我也还是时常感到人生中的一些缝隙,不知何时皲裂开来——那是任何成长都于事无补的裂隙。

    ⑭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裂隙让我感到惧怕。即便只是黄昏里短短的一段路,我也害怕走着走着,会丢掉搀携的那个人。从此再没有人指引我折回旧路,只能独自一个人走进浩大而幽深的森林——那时,我将永远丢掉一个叫作“孩子”的身份。

    (作者:房蒙。有删改)

    1请按时间顺序概括“我”与外婆同行的几件事,完成下表。

    时间

    事件

    四年级的时候

    几乎从不出门的外婆陪“我”到学校帮“我”解决转班问题

    四年前

    而今的一个黄昏

     

    2文章多处运用照应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年近九十岁的她的确是苍老了,梳在耳后的头发从花白变成雪白,牙齿也几近掉光,像是一件古旧的物件蜷曲在光影里。(从修辞角度)

    (2)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零星地散落着几片枯黄的叶子,不知名的昆虫一动不动地仰躺着,使人感到自然的死亡并没有那么狰狞可怖。(从描写角度)

    4请根据“我”与外婆的相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题,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事多与自己商量。——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孩子不向父母倾诉向谁诉呢?——《傅雷家书》1954.10.12

    遇到烦恼、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建议写记叙类文章;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