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如果”“皎洁”“简直”词性分别是名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B. “疏疏朗朗”“延安精神”“大彻大悟”“大呼小叫”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C.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吹来。
D.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闲熟 翘首(qiào) 芳草萋萋(qī) 举箸提笔(zhù)
B. 遏制(è) 督战 摧枯拉朽 藻荇交横(xìng)
C. 狼籍 簌簌(shù) 坦荡如底 藏污纳垢
D. 炽热(zhì) 杳无消息(yǎo) 屏息敛声(píng) 油光可签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人认为,锋芒毕露才是真性情,谦以待人是虚情假意的表现。
B. 一说到外国的好就随声附和,其实也谈不上是虚心学习。
C. 季羡林、钱学森等伟人虽已去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仍然历历在目。
D. 我国的卫星工程师既忙着解决中德相互间的技术问题,又小心翼翼地保守者中方机密。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蜷卧(quán) 撺掇(cuān) 接踵而至(zhǒng)
B.晦暗(huì) 丰硕(shuò)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ì)
C.斡旋(wò) 龟裂(jūn) 翩然(piān) 强词夺理(qiǎng)
D.毁灭(huǐ) 堕落(duò) 蘸到(jiàn) 讲信修睦(mù)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句可以得知老妇人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她的经历令人同情。
B.“泣幽咽”中“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C.《石壕吏》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D.《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2】将诗末尾的“独与老翁别”这句换成“挥手别老翁”好吗?请简要分析。
6、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孩子是____________(人名)。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3】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好,“甜甜圈”!你好,黑洞!
罗筱晓
①4月10日,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地同时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
②被拍到的黑洞是位于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虽然有一堆气势磅礴的名号,但这个黑洞在照片中呈现出的,却是类似一种名为甜甜圈的甜品的样子。
③这个甜甜圈,证明了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我想,若是爱因斯坦地下有知,会不会对着这张照片做出他经典的吐舌头的表情。说不定还要嘟囔一句:我就知道!
④拍到黑洞,在物理学界自然是一件盛事,亲身参与了该项目的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用“终于见到你”形容自己第一次看到照片时的心情。但有趣的是,许多像我这样只知道黑洞是个质量极大的天体的围观群众,也都为之感到莫名的兴奋。这大概是作为人的一种原始的好奇心使然。毕竟,连写出无数晦涩著作的康德也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
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地球了解越来越多,对地球之外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我还清楚记得当年一口气看完BBC的《太阳系的奇迹》和《宇宙的奇迹》两部纪录片后,那种近乎窒息的心情。时间与空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地球最终的命运究竟会如何?
⑥我们中有一部分人被这样的疑问驱使着,成为了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后来他们联合起来找到了“看见”黑洞的办法。
⑦这次给黑洞拍照的虚拟望远镜,利用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有来自多国的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参与。在日常的新闻里见多了人类因政治意见、经济利益、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突然看到如此跨国界、跨种族的合作,竟然有些不习惯。在完美的公式、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的数据以及真实的影像面前,人们可以放下偏见、敌意,完成一次次堪称国际合作典范的案例。我也会猜测,这些每天都在与光年打交道的人,是不是普遍都有更豁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很清楚,人之所以为人确实是奇迹,是因为几亿光年、几十亿光年外恒星的毁灭给地球带来了人体内必须的化学元素。他们也很清楚,在宇宙138亿光年的历史中,地球、太阳系乃至银河系是连须臾都算不上的存在。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值得去争抢或仇视的呢?
⑧一段时间里,黑洞的照片将会很有热度。不过,一位接受采访的科学家很诚实地表示“看到黑洞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沈志强也说了,这张照片只能反映2017年的观测,黑洞不会一成不变,看到它只不过是人类探索它的第一步,而且他本人更想看到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什么样子。可以想见,热度一消退,这些科学家又要继续回到他们热衷的实验室里,日夜盯着模糊的影像和枯燥的数据。
⑨世间伟大之事大多如此,可能经几代人、近百年的努力,也只往前推进了一点点。这话听起来未免让人有些沮丧。这时候,不妨再去看看那张新鲜出炉的照片,认真做好手头的事,说不定某一天黑洞就会向你露出甜甜圈般甜蜜的真容。
⑩这些,大概就是科学的可爱之处吧。
(摘编自2019年4月12日《工人日报》)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爱因斯坦一百多年前预言了黑洞,但迄今为止这次是人类首次发现黑洞。
B.随着人类对地球之外的疑惑越来越多,驱使一部分人找到了“看见”黑洞的办法。
C.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宇宙中某些恒星的毁灭给地球带来了人体内必须的化学元素。
D.世间伟大的事情的推进都是很缓慢的,但作者坚信终有一天或许能发现黑洞的真容。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类似甜甜圈的“黑洞”的特点。
【3】第⑩段中提到的“科学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9、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
请以“渴望得到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