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才美不外见
C. 其真无马邪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tiáo) 阡陌(qiān) 叹惋(wǎn) 悄怆(qiāo)
B.篁竹(huáng) 怡然(yǐ) 翕忽(xī) 俶尔(shū)
C.幽邃(suì) 糁之(cǎn) 箬篷(ruò) 俨然(yǎn)
D.多髯(rán) 篆章(zhuàn) 窈窕(tiǎo) 寤寐(mèi)
3、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忘路之远近
C. 处处志之 D. 故时有物外之趣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深夜,小强一人走在黑暗的巷子里,自言自语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
C. 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
D. 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
[唐]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 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烟稀少。
B.“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6、默写填空。
(1)明时思解愠,________。(《孤桐》)
(2)________,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
(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满江红》
(4)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5)一狼洞其中,________。(《狼》)
7、名著阅读。
(1)路遥的《 》描写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主人公 、 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
阅读下面《名人传》中的两个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2)《名人传》的作者是 国作家 。上面两个片段描写的分别是 与 。
(3)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联系上面的相关片段,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50字以内)
8、阅读《社戏》片段,回答小题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请为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2】选文第二段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多项选择)(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戏》中,“迅哥儿”和一群农家少年一段月夜看戏的经历留下了一朵记忆的浪花;《灯》中,吴伯萧和爷爷提灯夜归的故事温暖了作家的人生旅程;《少年游》中,和阿千的一段出行唤醒了作家郁达夫少年的梦想。在你的少年生活中,也应该有一个(些)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斑斓了你的流年……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少年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运用第一人称,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扩写、套作;
③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