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
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
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
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巍峨 姿意 襁褓 顾名思义 相铺相成
B.撺掇 蜿蜒 拙劣 惊心动魄 风云变幻
C.磅礴 浮浅 堕落 情不自禁 漫不经心
D.驰骋 虔诚 趋势 天衣无逢 分崩离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堰旅游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以仙山、秀水、汽车城为依托,多种多样的旅游新业态络绎不绝,开创了十堰旅游新局面。
B.随着乐队指挥的手落下,悠扬动听的乐曲戛然而止并突然结束,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写作文一定要在动笔之前精心构思,尤其要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有清晰的思考,否则会使得文章内容分崩离析,使读者阅读不得要领。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亦称“诗三百”。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采用赋、比、兴。《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
C.傅雷,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去世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
D.《社戏》选自《呐喊》,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5、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八月湖水平, _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告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离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_____
(2)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_____
(3)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读书,次成家,终立业。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于立志
①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教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选文的中心论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B.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C.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
D.我们生活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里。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B.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志向,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C.“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浅尝辄止的基础上,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B.第④自然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自然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自然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C.为了实现志向,毛泽东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D.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为不断美化生活环境而树立环保意识。
9、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位置,有时体现一个人的荣辱与尊卑;位置,有时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作为。即使处在相同的位置,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请以“位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