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并怡然自乐 似与游者相乐
B.佁然不动 尝贻余核舟一
C.俶尔远逝 窈窕淑女
D.卷石底以出 苏、黄共阅一手卷
2、下面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史事。
B.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苏联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是西方人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部创世杰作。
C.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是唐朝文学家。
D. 《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3、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 。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 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 。在这种情境下,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 。
A.警戒 镇定自若 嘲弄 不慌不忙 B.戒惧 手慌脚乱 摆布 镇定自若
C.戒惧 不慌不忙 嘲弄 镇定自若 D.警戒 手慌脚乱 摆布 不慌不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齐鲁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B.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C.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D.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2】对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B.“已是黄昏独自愁”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
C.“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D.这首词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
(2)这段话出自作者写给儿子________的信。字里行间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3)综观全书,我们知道,这位父亲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8、 “墙洞”实验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首席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博士,因“墙洞”实验而声名远扬。
早在1982年,他就萌发了关于没有监督的学习电脑的想法。最终在1999年,米特拉博士的团队在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与毗邻的新德里贫民窟之间的隔墙上挖了一个“墙洞”。通过这个洞,他们放置了一台供任意使用的电脑。
这台电脑很快在贫民窟的居民、特别是儿童当中引起了轰动。事先毫无经验的儿童自己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米特拉博士由此得出如下假设:任何一组儿童的基本电脑技能的习得,都可以通过偶发性学习来实现,前提是为学习者创造机会,使其能够用上适当的电脑设备,并且在设备上配备娱乐内容和激励内容,以及某些最基本的人为指导。
受到实验成功的鼓舞,他们又在中央城镇和北方村庄安放了可供任意使用的电脑。这些实验后来被称为“墙洞”实验。中央城镇和北方村庄两地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墙洞”实验结果,这两个地方的儿童自己学会了电脑操作技能。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后来被称“最低干预式教育”。
移动扫盲
教科文组织的移动扫盲项目利用移动电话,来补充和支持为生活在巴基斯坦偏远地区的250位少女开办的传统面授扫盲课程。巴基斯坦的文盲问题很严重,对于妇女和女童的影响尤其严重。全国男性成人识字率为69%,而女性仅为40%。教育研究显示,刚刚掌握不久的识字能力如果没有坚持练习,很快就会丧失,项目规划者希望在女童完成课程之后通过某种方式为她们提供远程支持。
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所在的村庄没有电脑,或是没有可靠的固定线路互联网连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唯一途径是借助移动电话。方案教员向学生发送短信,提醒她们练习书写技能或复读作业本上的某些段落。教员还向学生提出问题,女童通过短信方式作答。所有这些活动和交流都旨在巩固女童在面授课程中学到的读写技能。在这个项目使用移动设备之前,在完成扫盲课程的女童当中只有28%能够在后续测验中得到“A”级成绩。但有了移动支持以后,超过60%的女童得到了“A”。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目前正在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涵盖了2500多名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1】什么是“墙洞”实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释。
【2】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这个项目使用移动设备之前,在完成扫盲课程的女童当中只有28%能够在后续测验中得到“A”级成绩。但有了移动支持以后,超过60%的女童得到了“A”。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电脑或移动设备可以让学习者在教室外也能获取教育资源,与外界建立联系。
B. 只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习者可以无师自通地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技能。
C. 移动技术可以覆盖更为广泛的受众,给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儿童的学习带来希望。
D. 学习虽然变得更加无处不在,但两则材料并没有否定和削弱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9、题目二: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
材料ー: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虛,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请参考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