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 眼眶 彗星 人情事故
B.狩猎 帷幕 狡辨 格物致知
C.襁褓 枷锁 敦实 相辅相成
D.告诫 翌日 矗立 不休边幅
2、下面一段文字是从( )中节选的。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B.《苏菲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对下列四幅古诗词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书、草书、隶书、楷书 B.行书、草书、楷书、隶书
C.草书、行书、楷书、隶书 D.草书、楷书、行书、隶书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蛮横/横祸 间隔/挑拨离间 行当/行将就木
B.推搡/嗓门 炫目/目眩神迷 揭发/怒不可遏
C.干劲/苍劲 包扎/安营扎寨 提防/提心吊胆
D.缅怀/沉湎 瑰丽/惊心动魄 襁褓/强词夺理
5、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名著阅读。
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烈士的公墓那里。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地低语和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力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该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在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1)上面文段出版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罝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介绍科学原理,又列举事实事例,向读者普及了基因疗法的相关知识。
B.第①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一样会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
C.第②段将基因蓝图比作“图纸”,生动地说明它对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有着重要作用。
D.第⑤段中补充说明了目前基因疗法的风险大,使说明内容更为全面。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体会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3】第③自然段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
9、请你以“我心中的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