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清朝文学家。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唐代,是田园诗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体育课前我们一般先要热身,其实在运动之后还需要“冷身”。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冷身运动,为什么要进行冷身运动?①顾名思义,冷身运动就是使身体从运动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它的重要性和热身一样,是运动后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冷身”,身体的剧烈运动戛然而止,血液就会滞留在四肢肌肉中,人体有可能会出现恶心、②筋疲力尽的感觉,严重者还可能因心脏和大脑缺血而晕倒。冷身运动有助于减缓心脏跳动频率,保证大脑的血供;③有助于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及时放松肌肉,④尽快消除疲劳。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化 B.不可或缺 C.戛然而止 D.排泄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句中加点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得广厦千万间
B.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猿则百叫无绝
D.才美不外见/见渔人,乃大惊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辈/同行 蓦然/日暮西山 棹船/影影绰绰
B. 呼吁/迂回 嘎吱/戛然而止 幽悄/悄无声息
C. 诸葛/纠葛 晦暗/诲人不倦 剽悍/骠姚校尉
D. 竹篙/茼蒿 糜烂/风靡一时 窜逃/上蹿下跳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7、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
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简爱》有感; (1)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 (2)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
A.《傅雷家书》 B.《艺术哲学》 C.《野草》 D.《朝花夕拾》
8、四、认真阅读记叙文阅读《社戏》片段,完成文后习题。
〔甲〕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2】“甲”文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里”一句中“他”指什么?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中为什么说山是“踊跃”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
【6】“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7】“乙”文中写渔夫喝采有何作用?
9、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 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