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新竹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年岁已老,一是劳动的艰辛;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烧炭工作环境的恶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运用环境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平易通俗。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①疾速地搏击着,

    ②有力地搏击着,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④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时应该特别注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B.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某些同学在食堂就餐时的浪费行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校培养人才从不急功近利,而是拥有长远眼光。

  • 4、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

    A. 底下 愿意 勇敢 曾经

    解析: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B. 庄严肃穆 爱国情怀 敬畏自然 热闹极了

    解析: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 4月12日晚,马云更新了个人微博,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同时又强调“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解析: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D.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描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填空。

    (1)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__》。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保尔的成长过程中名著 《________》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是村庄的一张脸

    代廷晴

    孩子渐渐长大离家,故乡的炊烟依旧袅袅盘绕。无论离家多远,看到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我对炊烟有一种无师自通的辨识能力。

    灶里烧的是生柴,房顶上的炊烟便色黄而浓稠,如果烧的是干柴,炊烟则是稀薄的淡蓝。刚生的火,冒出的烟是厚密的。火愈烈,则烟愈淡。火燃得最旺的时候,炊烟渐淡至无。我甚至可以从炊烟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锅里是要煮米了还是要炒菜了。煮米的时候,火不需太大,灶里的柴也不需要时时攒动,炊烟是清淡而平和的。炒菜的时候,火得猛一点。女主人便会攒一下灶里的柴,房顶上炊烟浓浓地涌一下、漾开去,有时在瓦上平伏着、盘绕着。

    我还可以从炊烟的方向来判断天气。炊烟直直地上升,便是天朗气清。炊烟本来连着几天朝一个方向,有一天它突然变了,那天气一定会变化。有时炊烟在房顶上转来转去,像一个气急败坏的人,东扑一下西扑一下,那天气也就是阴晴不定的。

    我那时是一个寡言的寂寞孩子。在某一种氛围中浸泡的孩子,会习得一些奇怪的能力。戴家的烟囱里的烟色偏蓝,是用杉树丫枝发的火,他家屋后的杉树蓊郁成林。干的杉树丫掉下来,掉在地上,或者挂在别的树枝上。披针形的叶极易点燃,只一根火柴便能引起,发出清脆的噼啦声,像一串声音温柔的小鞭炮。

    夏家的炊烟偏灰,是用干松针发的火。他家屋后那座山是整个田家沟最高的山,里面都是松树,相传以前有道人在山上修行。我用了大半天时间爬上山顶,却发现松林除了几块断碑卧在厚厚的松针下,别的什么也找不到。

    廖家的炊烟没有特色可言,也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时浓时淡,时黄时黑。时间上也没有规律,像他家忽笑忽骂、整天唠叨的女人。他家女人是见什么都捞来生火的:油菜杆、葵花杆、干竹枝、干栎树叶。

    炊烟是村庄的一张脸。如果一家的女人比较懒,他家的炊烟便燃得迟。勤快的女人,炊烟都是早的,他们家的烟囱里,却鲜有浓烟,他们家既不烧湿柴,也不在大家都已经开始做饭或都开始煮猪食的时候才生火。自家的男人在地里干活回来,看到炊烟,是甜蜜和骄傲的。

    即使我妈头天晚上跟我爸吵架,她第二天也依然早早起来升起灶火;如果她生病了,也会叫我们起来,先把灶火生上。她认为没有烟火气的人家,是衰败的征兆。

    我大伯常年鳏居,第一个儿媳妇进门后,他尽可能地笼住一个大家不分开,像房梁上那桶热闹的蜜蜂,不让分桶。第二个儿媳妇进门数月后,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剧烈争吵,第二天早上烟火不起。我大伯长叹一口气,答应分家。

    分家那天早上,我大伯站在院坝里,看到,两个儿子家的炊烟次第升起。两股烟在空中时合时分,最终飘向天际,不知所踪。

    大伯默默掉下两滴浑浊的老泪,走到新垒的灶门前,开始生火。但是烟不往烟囱里走,反从灶门口倒灌出来,不仅吹得大伯的泪水重又流下来,而且把他咳嗽的老毛病也引发了,他满脸通红地咳了好一阵子。

    他那时还不知道,炊烟是注定要消失的物事。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下列句子中,描写炊烟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2从炊烟中,“我”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3下列两段文字都是描写声音,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特色上的不同。

    (1)披针形的叶极易点燃,只一根火柴便能引起,发出清脆的噼啦声,像一串声音温柔的小鞭炮。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足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选自陆定一《老山界》)

    4结合下面的文字,说说如何理解“没有烟火气的人家,是衰败的征兆”这句话?

    5谈一谈你对“炊烟是注定要消失的物事”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 伴我成长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