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葫芦的秘密》中,“宝葫芦”出现的地点是( )
A.河里
B.森林里
C.山洞里
D.上学路上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 )
A.归省xǐng 停泊bó 间隔jiàn 追溯sù
B.幽邃suì 语云yù 行辈háng 屋舍shě
C.篁竹huáng 吁气xū 褪色tuì 熬不住áo
D.陨石yǔn 篆章zhuàn 剥豆bāo 器皿mǐn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在舞台上,女演员穿着曳地长裙,精致无双,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中国
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D.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四川省卫健委发出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问路世界屋脊
自从我一腔热血扑进你的怀里
我就知道将和你难以分离
茫茫戈壁留下我的脚步
高原的岁月里流淌着我人生的记忆
自从我七尺身躯躺在你的怀里
我就知道将和你融为一体
巍巍雪山映照我的身影
生命的禁区里燃烧着我青春的火炬
啊 世界屋脊
想你念你却不知道该怎样爱着你
恨你怨你全部给你还觉得欠着你
心留在这片土地
泪洒向这片土地
魂牵这片土地
梦绕着这片土地
啊 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8分)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⑤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7、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____A__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____B__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选文中的A是______,B是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出声儿来(钱钢)
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这种读书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可是,我还是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
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①“音调”。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
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正是在那种②“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
我还喜欢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
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
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③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
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菜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
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
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
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
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④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音调”本义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适合朗读的特点。
B.②“读”指作者反复默读《铁木前传》。
C.③句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具有借助听觉展现美的特征。
D.④句建议人们在新的优秀书籍中寻找新的意境和韵味,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要大声朗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B.读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外国的作品。
C.读书就要朗读新的优秀的书籍。
D.读书就要“读出声儿来”。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极力主张朗读,因为朗读能获得美感。
B.培养读书的美感,要从少年时代开始,因为少年喜欢朗读,擅长朗读。
C.本文作者认为读书是抑扬顿挫的吟唱,对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培养起来的读书美感记忆深刻,且可受用一生。
D.本文作者谈的都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且言辞恳切,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写得亲切自然。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班正在举行关于“梦想与追求”的演讲比赛——
主持人:
各位同学: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遇见了尚美超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庄子,遇见了因厌恶黑暗现实而构筑美妙世外桃源的陶渊明,遇见了胸怀抱负却怀才不遇但仍积极渴望入世的韩愈;我们也感受到了杜甫饱经忧患却依然兼济天下苍生的情怀,感受到了闻一多追求民主和平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慷慨激昂,感受到了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的全新思考……你又有着怎样的梦想与追求呢?请大胆陈词,让我们共同聆听你的心声!
请根据以上提示,参照演讲稿的基本要求,在下面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题目自拟,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所在学校等相关的信息。
话题一:我的梦想;
话题二:我希望自己的一生这样度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