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B.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C.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D.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B.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C. 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 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一带一路》的书名号使用有误,其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应改为“一带一路”。)
B. 体育课上,小张受伤了,同学们把他送到了医务室,他说道:“尽管你们尽了绵薄之力,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非常感谢!”(上述语境中的语言表达得体。)
C.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这段文字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D. 撰写好演讲稿要着重做到五个方面:(1)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2)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3)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4)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5)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5、古诗文阅读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蒿笋试春盘③。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______和______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积累。
(1)踏寻诗歌的历史足迹,在先秦的《诗经》中,我们遇见美好的爱情,如“窈窕淑女,①____”又如“青青子衿,②___________。”在唐诗中,我们遇见真挚的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 ”,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④______, 落日故人情”;我们还遇见济世的情怀,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⑤______”,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⑥_________”。在宋词中,我们遇见高洁的情操,如“⑦_______,⑧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文句子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①文句体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两项(_____)(_____)
②文句作者是唐宋八大家的两项(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________)对儿子(________)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要他做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高老头》 B.《人间喜剧》 C.《欧也妮·葛朗台》 D.《约翰·克里斯朵夫》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
郭沫若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做“5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做你们的青春之舞泳。
我想了,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5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到5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
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做5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5分钟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演讲,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5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靠着年纪轻,假如是单靠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人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切实地有着人饥已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这是年轻人的第三特征。
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死了还年轻,假如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1】本文的标题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理由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下文哪句话同它照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文中提到年轻精神品质的三个特征,如果让你安排这三个特征的顺序,你同意这样安排吗?为什么?
9、请以“是你让我更 ”为题写一篇作文 。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叙述经历、抒发情感。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