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文体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了一种文体,多用韵。
B.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创作于中秋佳节,词中的“婵娟”指月亮。
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是法国生物学家,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B.听到革命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后,使我受益匪浅。
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
4、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1)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____向山下。
A.冲 B.扑 C.流
(2)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_____到地底下去了。
A.跌落 B.滑落 C.流落
(3)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_____出现:丽江,丽江。
A.一直 B.经常 C.频频
(4)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____入江流,奔向大海。
A.跳 B.坠 C.跃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③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⑤天籁⑥,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③醉翁:指欧阳修。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6、古诗文默写。请默写《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______)。
(______),(_______)。参差荇菜,(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
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①傅聪在遇到打击时,傅雷在信中这样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傅雷家书》这样一本书信汇编,你觉得采取哪种阅读方法比较合适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泰亭山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请跟随作者的游踪,感受作者微雨里游西溪的“野趣”,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 “野趣” |
下车参观古墓和静莲庵堂 | 感受恐怖不安和清茶涤荡相映成趣 |
坐车观沿山大道之景 | A |
B | 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 |
观摇船少女之美 | C |
【2】文章开篇写微雨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难度的俗物”?“俗物也有俗益”中“俗益”指的是什么?
【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修辞角度)
(2)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词语角度)
【5】有人说,本文记叙的两次赏游,无论是雨中,还是晴日,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诗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例。
9、作文。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假如可以重来,我们可以享受成长的更多快乐、感知世界的更多美好。那天,如果我停下来,如果我笑了,如果没有遇见你……一切都将不一样。
请以“那天,如果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可能透露信息的人名;(3)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