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五指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B. 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 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

    D. 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  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 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 处处之   志:名词,标记。

  • 3、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②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③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④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⑤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

    ——选自八下语文课本·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③④①②⑤ D.①②④⑤③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奋(kàng择(jué) 震耳欲lōng

    B. kuàng) 追suò)   劣(zhuō)   接而至(zhǒng

    C. 媚()   沟褓(qiǎng) 不修边

    D. 望(tiào默(hán)   动()   目神迷(xuà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

    D.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举例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考查。(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文段选自《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     (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     (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    的习惯。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达古的春天

    阿来

    ①春天了,这些年的春天里总想回乡。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之一。

    ②高原的春天来得晚。在成都,繁花开过,眼看就是绿色深浓的夏天,家乡那边才传来春的消息。达古的朋友来信说,高山柳开花了,落叶松和桦树发芽了。所有这些消息,都在诱惑着我。

    ③我要回去看家乡的春天。达古在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在小时候常常仰望的那座大雪山的北边。大雪山的南边是我家乡马尔康县。

    ④从成都去黑水县城,将近300公里,一路都沿岷江峡谷而上。一路上,见有道路宽阔的地方,我就停下车来,爬上山坡去寻找开花的植物。

    ⑤春天进到岷江峡谷已经有些时候了。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但我知道,这些枯瘦的灌丛里一定有早开的花朵。这一路,走走停停,爬上爬下,果然遇见了好几种开花的植物。其中有一种开满细小黄花的带刺的灌木丛,叫做堆花小檗。米粒大的小黄花一簇簇拥挤在一起,抢在绿色叶片展开前怒放,很符合它的名字里“堆花”二字。小檗的根茎中可以提炼一种叫小檗碱的物质,也就是平常所称的黄连素。还有耐旱耐瘠薄的带刺灌丛沙生槐也开出了密集的蓝色花。我一次次半蹲半趴地摁着快门,累了,便坐在山坡上,翻看相机里的花朵,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

    ⑥傍晚时分,我到达黑水。第二天,大家坐观光车游览达古冰山景区。这一天,我们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达古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

    ⑦我已是第三次来这里,不急于和同行的人们马上冲向外面的雪山。我为自己在雪山小屋中要了一       杯香喷喷的热咖啡,在宽大的观景窗内落座。窗外的情景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有些奇异。海拔5200多米的达古雪峰覆盖着厚厚的雪被,横卧在眼前,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7、8两个月,积雪融化时才可以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下冲的冰川在雪峰下几百米处刨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夏天和初秋,那是一湖碧水。

    ⑧喝完咖啡,走到窗外的雪野中。瞭望台上,雪深盈尺。瞭望台外,雪深就有三四米了。在这个高度上,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只有身边几座山峰超出我们所在的高度——海拔5200米。在这里,惟有搞地质出身的李栓科兄面不改色,为大家指点冰川在这雪山之巅造就的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地理学名词叫脊线,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叫冰漂砾,而在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汪湖水,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⑨我总觉得,达古冰山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地理之美,植物之美,共同构成自然之美。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⑩达古景区冰雪覆盖之下的达古雪山,其自然之美真是无处不在啊!

    海拔3000多米处,积雪刚刚融化,落叶松柔软的枝条上就绽放出了簇簇嫩绿的针叶。而刚刚从冰冻中苏醒的高山柳、报春花已经忙着开花了。再往下,开花植物更多。路边草地上,成片的小白花是野草莓,星星点点的蓝花是一种龙胆,那是比蓝天更漂亮的蓝!到了达古村附近,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那些花朵也真正漂亮。

    大家散去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的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理清“所至”】

    【1】“所至”即游踪,它是游记的线索。请根据上文。补充下面作者的行程图。

    成都→(1)_______________→黑水县城→(2)_______________

    【关注“所见”】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本文作者着力描写的“所见”有哪些?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赏析“语言”】

    【3】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湖边的野樱桃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还有藤本的铁线莲,遇到灌丛和乔木就顺势向上攀爬,用这样的方式,把一串串鲜明的白色花举向高处。

    (2)公路两边人工栽植的洋槐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子里的桃树已经丛丛翠绿,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

    【体悟“所感”】

    【4】“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文中提到:“我想起自己曾经为景区想过的那句广告语:最近遥远。便说,因为这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完整的大自然。”请结合句子中的加点词和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我的一次改变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可能透露信息的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