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B.《蒹葭》——《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C.《核舟记》——魏学洢——明末散文家
D.《大道之行也》——《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将环保理念放到一切发展的首位,是守住青山绿水的关键。
B.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讲座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háng) 灯盏(zhǎn) 悄怆幽邃(qiāo) 酣畅淋漓(hān)
B. 栖息(qī) 争讼(sóng) 疏疏朗朗(láng) 垂珠帘珑(lǒng)
C. 糜子(méi) 踊跃(yuè) 草长莺飞(zhǎng) 楔形文字(qì)
D. 连翘(qiáo) 眼眶(kuàng) 肆无忌惮(dàn) 有益无损(yì)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置身在泰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 节日的海陵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C.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吸引了。
D. 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父亲是孩子成长的导师,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带来迥异的感受。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事例说说作品中人物教育孩子的方式。
①《傅雷家书》中的傅雷 ②《五猖会》中的父亲
(2)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个观点呢?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祥子《骆驼祥子》
8、阅读课文《灯笼》诗,完成后面小题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在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入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震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入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通过写挑着灯笼,迎回祖父,表现长幼情笃的情感。
B. 选文第二三段写接过纱灯,上下灯学,突出母子情深。灯笼寄托着母亲的慈爱和牵挂。
C. 而“亮起了人的耳目”,点明受到典故中爱国精神的感召与激励,这些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永远激励着后人。表达出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D. 选文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跳出个人情感圈子,转为家国情怀,面对当时时局充满上前杀敌、打击日寇的热切希望,也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微露消极情绪。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
B. 作者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为悲壮激越。
C. 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深沉、郁闷,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D.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以小见大,抒发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温暖萦绕在心头。或许是今年疫情中的一个画面、一种声音,或许是素昧平生的一次援手,或许是那座山、那片水,或许是一株花、一棵树,或许于阅读天地中,或许于情感世界里……它感动着你,启迪着你,激励着你,让你的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人生越发美丽;让你一回味、思索,眼中就闪烁着幸福的泪光。
请以“温暖中有泪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