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娄底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 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 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 2、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chí)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B.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shì)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guī)裂的形象……

    C.还在qiáng)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kuì)。

    D.融雪处裸lòu)出大山)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B.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C.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子向外张望,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D.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这首诗第一段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狂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了作者的焦灼苦闷以及生活处境的艰难。

    C.这首诗第二段写一群顽童不听呼唤、抢走茅草的事和诗人的无可奈何。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的画线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一盏盏电灯亮又明,_________

    (6)《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________和________(填人名)的家书共186封。

    (2)傅雷曾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用意:一、讨论艺术;二、……;三、……;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结合《傅雷家书》内容,想一想傅雷给儿子写信还有什么用意,请补充二、三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⑹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⑼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⑽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⑾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⑿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⒀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⒁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文章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先后,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并按照提示完成填空。

     

    情节一

    情节二

    情节三

    情节四

    线索

    多年前的槐花盛开时节

    为清楚蜜蜂如何采蜜

    (2)

    现在凝望着一只流浪蜂

    事件

    看到养蜂人和蜜蜂

    (1)

    用嘴吹干蜜蜂翅膀上的水渍

    (3)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述,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

    B.文章主要运用倒叙,看到一只深秋还在独飞的蜜蜂,想到了自己遭遇而悲伤、感慨。

    C.文中说“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其中“徒劳”在文段指白费心力,白费力气;表达了流浪蜂苦苦寻找家园,最终白费气力不能回到自己家园而心生怜惜之情。

    D.文章以物喻人,借辛勤酿蜜的蜜蜂,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

    E.“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说明这只蜜蜂很独特,很坚强,主动乐观地探求回归之路。

    4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你许去过很多地方,也许很少外出,但你一定接触过不少你感兴趣的东西,并为此去探索,或者游学,或者实验,或者比赛,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查找资料……总之,你亲身体验过,实践过,并留下深刻印象,获得了一些启示。请你以“体验 ”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