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 )
A.卑鄙(bǐ) 轧钢(zhá) 草甸(diàn) 挑拨离间(jiàn)
B.开辟(pì) 冻疮(chuāng) 鲦鱼(tiáo) 纷至沓来(tà)
C.丰硕(shuò) 眩目(xuàn) 濠梁(háo) 拾级而上(shí)
D.挟持(xié) 棱角(léng) 挂罥(juàn) 学学半 (xiào)
2、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褪色 欺侮(wū) 慢不经心 纷至沓来(tà)
B.浮燥 褶皱(zhě) 接踵而至 戛然而止(gá)
C.幅射 糜子(mí) 暴风骤雨 销声匿迹(nì)
D.颠簸 行辈(háng) 不修边幅 强词夺理(qiǎng)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4、下列各句中,表意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好声音》没有让广大观众失望,学员们高超的唱功成功地锁住了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朋友。
B. 为激励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动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一些。
C.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 溯洄: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3】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效果
6、默写填空。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逍遥游》《秋水》都是其中的名篇。
B.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用字称人,白居易也被好友称作“乐天”。
C.中国戏曲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小说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雪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東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仲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 偶遇老太太 | 画像被发现 | 老太太画花 | 得知其年龄 |
我的心理 | ①_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 | ④______ |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9、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有书籍玩具的陪伴……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你的成长有所影响,有所帮助。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2)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5)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