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B.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C.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不停。
D.扑朔迷离: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深感对不起去世妻子的嘱托。
C.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D.张玲大大咧咧的,对老师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领悟,让在一边旁听的好朋友王晓哭笑不得。
3、有同学约小东去江边游泳,但小东认为夏天江水太急不安全,所以想劝阻他,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A.夏天水流太急不安全,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最近江水太急,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C.去江边?开玩笑吧!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水太急,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你看着办吧,反正我不去!
4、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B.这部小说的结尾真是耐人寻味啊。
C.有一次我屏息凝神地搭着积木,生怕它倒了,因为那是我花了很多心血才搭好的。
D.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对答如流。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ǔ) 譬如(pì) 伛偻(yǔ) 悲天悯人(mǐn)
B.蚱蜢(zhà) 默契(qì) 摞起(lèi) 慷慨淋漓(kǎi)
C.取缔(dì) 疮疤(chuāng) 俯瞰(kàn) 海市蜃楼(chén)
D.胯骨(kuà) ##dot## 晌午(shǎng) 枯槐(huái) 深恶痛绝(wù)
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德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 《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
(2)但微颔之 颔:___________
(3)惟手熟尔 尔: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以我酌油知之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 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这是侧面描写吕蒙学习获得了进步。
B.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甲文中的“大兄”就是对长辈的敬称。
C. 乙文故事情节完整,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对卖油翁的沥油技艺写得比较详细。
D. 乙文刻画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从地位和名声、态度和技艺等多个角度对二人进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5】(甲)(乙)两文故事短小精悍,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迪,请将你的感悟写下来。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士别三日,__________。(《孙权劝学》)
(4)《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柴静
(1)我们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我们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2)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被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3)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其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尽”。
(4)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5)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6)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对跟朋友之间“因小故而致割席”之事也写在笔下:“一时之忿,至今思之,犹有隐痛。”
(7)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8)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
(9)1918,他留学美国,后来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这一年他23岁。
(10)他27岁回国,于清华执教,执教之严也是出名的,他的课给李政道的分数只是83。他允许这学生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的不认真,要扣去25分”。
(11)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他一直留着当年的那三张答卷,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
(12)他是清华物理系主任,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相当于要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来作行政的工作。因为他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列为头等大事。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等一批学者。他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13)中国科学研究停滞数千年,第一次有了这滚热得烫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中国之学术独立。”
(14)1929年,他在一篇文章里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15)他终身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1938年,是他帮着自己的学生在后方搜购一些雷管、炸药等军用物资,看这书时,我才知道,曾经炸碎日军机车车头的TNT烈性地雷,是来自熊所在的“技术研究社”的制造,而不是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由农民土法制成。
(16)八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吐企孙先生的存在。
(有刪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李政道、钱学森等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说起,目的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启人思考。
B.(13)段体现了先生对我们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审视后的觉悟。
C.(15)段体现了叶企孙老师在制造雷管炸药方面的重大贡献,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重之情。
D.文章开头就说我们“原本都应该知道他”,第(5)段又说到“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最后写到“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旨在体现叶企孙先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那战乱烽火时代,叶企孙先生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李政道、华罗庚等脱颖而出,体现了叶先生独到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
B.叶企孙先生23岁那年,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了16年。
C.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期间,叶企孙先生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等一批学者,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
D.“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中“这样的后代”指的是中国所有的后代。
【3】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11、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
罗勇
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手扶栏杆,仰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我和弟弟相距不过3米远,他看不见茶色车玻璃后面的我。不知道他此生唯一的大哥正坐在车里看他。他的目光忧伤地越过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群,融在了霞光里。我急着赶赴约定的酒楼,接待一个工作检查组,没想到要按下玻璃和他打个招呼,叫他一声乳名,听他叫我一声哥,我就那样注视着他,绿灯亮了,脚踏上油门,远离了我的弟弟。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事就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不知道他是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弟弟比我小5岁,他在上学之前从不叫我哥,只叫我的绰号“瘦猴”,这让我耿耿于怀,总想方设法让他叫我哥,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胁迫他叫。在危急关头,他叫了,故意把那一声“哥”叫得怪怪的。只要我一松手,他跑远了,还是叫我“瘦猴”。搞得他的伙伴们以为我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人类祖先。
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朝我奔跑的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呜咽着叫我:“哥,我不读书!”
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手擦他的眼泪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心揪得紧紧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才知道这个一直不叫我哥哥,叫我绰号让我讨厌的家伙会让我心痛,很白痴地答应他要和我念一个班的要求。那时,他刚上一年级,我上五年级。
我上中学后离家很远,周末才可以回家,家门口是一道缓坡,有一个岔路口。每到周末,弟弟都和那只白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他看见我,边跑边喊:“妈,哥回来了。”他和那只狗跑成了一前一后、一黑一白的两条线。他拒绝那些终日陪伴他的伙伴们的邀约时理由十分充足:“我哥回来了。我不和你们玩儿了。”
我那时身体不好,学校食堂饭菜很差,每个周末回家,母亲都要给我开小灶,弟弟不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我的碗里。但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我假装吃不了,母亲才让他吃,他粉红的舌头舔完最后一粒米饭,骄傲地对母亲说,他吃过饭的碗比洗过的还干净。
弟弟有他的私藏,他拿出私藏的时间总在临睡之前,光着身子,爬到床底下翻弄半天,爬出来,手就躲在背后,小声说:“哥,有好东西,我留着等你的,猜猜是什么?”有时候是几个核桃,有时是几个水果,最高档的一次是瓶蜂蜜,确切地说是一只装过蜂蜜有少许残留的空瓶子。弟弟说有蜂蜜的时候声音就甜得滴出蜜来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先是用筷子蘸蜂蜜,他舔一次,我舔一次,后来觉得舔不过瘾,就把瓶子敲碎了,小块的玻璃集中起来,我们俩小心地舔上面残留的蜂蜜,边舔边笑。
弟弟的不顺利从中学毕业就开始了,一心想到部队服役,身体方面的原因使他不能如愿,后来一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磕磕绊绊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疏远随着童年的远去日渐明晰。他总在走投无路时才给我打电话,哥,能帮帮我吗?他的声音里充满无奈,有时候甚至是小心翼翼的讨好。我无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波,没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去想一想电话那头高大的弟弟,他握着电话的神情是否像今天傍晚似的忧伤,失落。他像小时候一样依赖我,而我,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半蹲下来,为他敞开怀抱,迎他入怀,给他依靠和承诺。或许他什么也不想要,只是想叫我一声哥,只想让我为他擦去眼泪,鼓励他上路。就像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弟弟在我鼓励的目光里,一步一回头地走进了让他害怕的教室。
弟弟站在街边,像一块礁石,周围是流动的人海。我把车停在路边,想给人海里的弟弟打电话,号码按到一半,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合上手机,亲爱的弟弟啊,我突然想不起你的乳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嘈杂(________)(2) 呜咽(________)(3) 绰号(________)(4) 磕磕绊绊(________)
【2】作者追忆了哪几个和弟弟成长的温馨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下面语句进行赏析。
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我的碗里。
【4】文章第三段写了“我”不愿听弟弟的电话,有时还无名火起,结合后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5】从童年到现在,兄弟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文章结尾催人泪下,意味悠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为题,参照下列要求与表格中的写作小贴士,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字。
要求:(1)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小贴士:写出人物的精神 | |||
抓住典型事例 | 借助写作手法 | 运用细节描写 | 多种表达方式 |
体现性格、气质、品质或精神等 |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特点等 | 描写为主,渗透抒情、议论等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