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白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高梁   浩浩荡荡   家瑜户晓

    B.竹杆   校对   目不窥园   当之无愧

    C.粗拙   霹雳   不以为然   鞠躬尽萃

    D.祈祷   愧怍   大庭广众   深恶痛绝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③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⑤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 ③②①⑤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⑤③②①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能否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B.《通知》旨在积极发挥各级体育部门服务全民健身的职能,着力解决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有望将电子产品的存储速度提高约70倍左右。

    D.各地教育部门网站公告显示,目前,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已经结束网上报名工作。

  • 5、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衣。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写的是《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瀑布。

    B.《三国演义》中,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两句话中的“吾弟”“汝”均指刘备的义弟关羽。

    C.“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说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高俅。

    D.《红楼梦》中,宝玉用《西厢记》中的词句与黛玉相戏。黛玉听了,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

  •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蔚蓝   烧灼   眼翳   心有灵犀

    B. 告磬   迟钝   诘问   鞠躬尽瘁

    C. 出发   烦燥   丰饶   不期而至

    D. 挚友   屏嶂   抹杀   一泻万丈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门(kǎn) 粗制造(làn) 默(qiè) 而不舍(qiè)

    B.羹(tiáo) 换座位(tiáo) 目光炯(jiǒng) 乎不同(jiǒng)

    C.语(1àn) 五彩斑(1án) 肿(zhàng) 然若失(chàng)

    D.呜(yè) 狼吞虎(yàn) 磋(qiē) 望闻问(qi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纸上谈兵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石兽沉焉     (并:一起)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C.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如果)

    D.更约束     (悉:全,都)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石性坚重                  取一葫芦至于地

    B.果得数里外               尝射家圃

    C.一老河兵闻               水陆草木

    D.绝其粮道                  出淤泥不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文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在下游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甲)文中讲学家之“笑”与河兵之“笑”都是“嘲笑之意”,但是嘲笑的对象不同,前者嘲笑的是庙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愚蠢做法可笑;后者的“笑”侧重嘲笑讲学家的不切实际空谈事理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C.两文的人物各具特点。(甲)文中的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乙)文中赵括治军武断专横。

    D.文章寓理于事。(甲)文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告诉我们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乙)文借赵括兵败,告诉人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聆听异乡深夜“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悠扬乡思,我们浅唱乡野小径“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真意,我们低吟满地狼藉“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的奉献情怀。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远离喧嚣,感受王维“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的隐逸心境;我们夜泊秦淮,耳边回响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感慨;我们登高望岳,心中升起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且行且诵,生命如歌!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中,你觉得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C.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5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如果你是作者,会对阿长说些什么呢?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梅花

    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

    ②我的故乡虽是温暖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开满花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却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

    ③“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续,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他随画随扔。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展翁诗未成。”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

    ⑤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无恙。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的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

    ⑥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一首诗:“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⑦台湾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

    ⑧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爱的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这个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

    ⑨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

    1文章第②-⑥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请参照所给示例,概括另外两个情景。

    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

    情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三:在断壁残垣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

    情景四: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描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⑧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一个人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克服自己的胆怯和懦弱,具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去拼搏,你或许会成功,不去拼搏,你一定会失败。只有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才能领略山顶的美好风光、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请以“敢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