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辽源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分,晚霞温柔地笼罩着天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C.看他那慌慌张张、语无伦次的样子,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D.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微不足道的成就也是来自你的努力。

  • 2、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周杰伦。

    D.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B. 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有疑难就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帮你耐心解答,让你豁然开朗。

    C.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承的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

    D.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冲云霄,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qī) 花辨 火塘   走(niǎn)

    B. 脚(xiē)   瑶族 寨子   起(rán)

    C. 子(lù) 昆仑 黑炭   起(káng)

    D. 开(bèng) 驿路 幽闲   子(jùn)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月如风,又到盛夏。我喜欢这种不期而至的问候,让它抹去被忽略了的牵挂,让它带去我的思念,愿你在夏季收获清凉和感动。

    B.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森林里几声野兽的嘶鸣令人毛骨悚然

    C.课上有道题没听懂,课下我不耻下问的向老师请教,老师欣然给我解答。

    D.人生就像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一样有低谷,但也总会有高潮的喜悦。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艰难   恩慧   炼钢炉   不期而至 B.黑炭   屏嶂   罗布泊   察颜观色

    C.告罄   愧怍   滑雪秆   莫名其妙 D.选聘   遐想   摄氏度   再接再厉

  • 7、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B.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为了防止水土不再流失,我们一定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D.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陶潜:又名陶渊明,号“五柳先生”。②适:满足。③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④畜:同“蓄”。⑤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

    (3)亦雅咏不_______________   (4)而畜琴一张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可以调素琴,金经/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河中石兽》)

    B. 博学属文/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C. 潜亦无所焉/蒙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未尝有喜之色/人不知而不(《论语》)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潜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 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 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陶潜,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 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⑥《登幽州台歌》中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整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天空很蓝

    ①比尔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被派遣到海军第七陆战队第一特遣队。比尔兴冲冲地前去报到。一周后,他还没来得及充分欣赏和享受那迷人的海滩、和煦的阳光,他所在的部队就奉命开赴沙漠地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②对比尔来说,这次训练令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可以领略到沙漠美丽的风光,紧张的是他不知道即将开始的生活是什么样。然而,初见广袤的沙漠的喜悦和兴奋,仅仅在他的内心停留了那么两三天,便被严酷的生存训练所吞噬。

    ③比尔躺在自己的沙窝里,一分一秒地忍受着耐力训练给他带来的孤寂与焦躁。他想找个人聊一聊,可他离最近的列兵约翰也有30米远,他们无法交谈;他想睡一会儿,可又怕毒蛇和沙暴的突然袭击。他只感觉眼前漫天的黄沙仿佛是一台榨油机,正一点一点将他内心的那份坚强与自信榨干。

    然而,这一切只是他们这次训练的开始。

    ⑤他苦苦煎熬了15天,终于给他的父亲——一位陆军将军写了封信,希望父亲能利用他在军界的关系将他调离特遣队。之后,父亲的回信便成了他每日军营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⑥一周后,他接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在信中只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一间狭窄的囚室里,关着两个人,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的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翱翔;另一个人总是关注高墙和铁丝网。前者的内心豁达而高远,后者的心里却充满了焦躁与恐惧。半年后,后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前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⑦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孕育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还有什么事情比一个人每天努力地活下去更了不起呢?还有什么能够比一个人每天早上醒来,看见早上的阳光、蓝天,更令人愉快呢?如此一想,比尔的心窗亮了。

    ⑧接下来的训练中比尔的内心又充满了活力。他没有辜负父亲的用心,并在那次艰苦的训练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嘉奖。

    ⑨人生中,确实会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你,不同的是,同样的困境中,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人只希望脱离苦海,有人却希望获得应付问题的力量。

    【1】第③段中比尔内心的“坚强与自信”为什么会被一点一点榨干?

    【2】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比尔的父亲在回信内容中只讲了一个故事,用意是什么?

    【4】联系全文内容概括比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1】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

    【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4】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命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接受礼物或赠送礼物的经历,其中一定有某份礼物让你印象深刻,或带给别人独特的感动;也许它并不贵重——几行诗句,一朵小花,或是自制的一个手工艺品,甚至是一句话,一份祝福……但这礼物对你来说非同一般,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那样的一份独特的礼物总让人难以忘怀。

    请以“特殊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