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 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合同,不折不扣地 各自的职责。
A.天赋 执行 B.禀赋 履行 C.天赋 履行 D.禀赋 执行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呜咽(yè) 迥乎不同(jiǒng) 酣然入梦(hān)
B.污秽(huì) 憎恶(zèng) 诲人不倦(huì) 忍俊不禁(jīn)
C.愧怍(zuò)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g) 屏息凝神(bǐng)
D.忏悔(chàn) 可汗(há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悲怆(chuànɡ) 震悚(sǒnɡ) 羸弱(léi) 纤纤细手(xiān)
B.炽热(chì) 针灸(jiǔ) 殷红(yān) 忧心忡忡(chōnɡ)
C.怜悯(mǐnɡ) 胡同(tònɡ) 毋宁(nínɡ) 斤斤计较(jiǎo)
D.屏息(bǐnɡ) 选聘(pìn) 一摞(luò) 呆滞笨拙(zhu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枣林湾有很多棵特大的香樟树,还有很多花草,真是美不胜收。
B.学校辩论赛上,李佳同学信口开河地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C.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眼里,世俗名利不过是富贵浮云罢了。
D.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温故知新是每个会学习的人的制胜法宝。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终年,沥尽心血。
B.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父亲老实厚道顺眼低眉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D.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持之以恒。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 )
A.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纪昀)
翻译: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周敦颐)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刘禹锡)
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D.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欧阳修)
翻译: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手法技艺比你熟练。”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B.“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C.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使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甲)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后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吴曾《能改斋漫录》
(乙)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盲,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②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qiè)阔:离合,聚散,偏指离散。②申:陈述,说明,这里是“重新提起”的意思。
【1】阅读两文,写出甲、乙两文中意思相近的句子并标出词语。
甲 | 乙 |
后庭式及第 | (1)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 | 女因病双盲 |
(3)___________________ | 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
女家躬耕 | 本田家 |
【2】用原文填空。
刘庭式“卒娶盲女”的原因可用“(1)____________”和“(2)____________”两个短语来概括。
【3】“纳”和“娶”都有把女子接过来成亲的意思。结合古代“娶妻纳妾”的说法,分析当事人说话和行动时的心理。
【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苏子瞻爱其义”,结合两篇文章。阐述一下刘庭式的“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9、默写古诗文的名句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已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诗人辞官以后仍有作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情在高处
李小萧
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我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傲的家伙,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微泛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它昂首站立在那高高的岩石上,扇起的翅,嵌在白蒙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便展露无遗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这岩鹰!
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中沸腾了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高叫了一声,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脱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亮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
⑦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地蓝,风又变得如此地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⑧我一下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
⑨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岩边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另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卷成一个“7”形。它的脖子转动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放在高岩石上向阳的地方,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⑩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地垂了下来。
⑪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地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笑。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阖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⑫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⑬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再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了老鹰的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
⑭是的,它明白母亲(抑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被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⑮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⑯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
⑰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1】“我”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发展 | 情感变化 |
发现岩鹰 | A |
观岩鹰剪影 | 震撼 |
B | 惊奇、疑惑 |
看岩鹰消失 | C |
D | 感动 |
【2】文中第⑦段和第⑫段两次描写天蓝风清,这样反复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
【3】第⑬段中写道:“有好几次,老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再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此处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⑯段“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中“最美丽的一幕”是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最美丽的一幕”?
【5】说说文章题目“情在高处”有何含义。
【6】文章的结尾有何妙处?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兰花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决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鋭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咔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震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其中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写法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12、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目:我是这样学语文的
要求:①书写规范;②语句表达顺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