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幼时照顾他的底层劳动妇女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3、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这句话中的“嗯”、“了”、“非常”三个词分别为叹词、助词、副词。
B.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C.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抒发情感。
D. 重视语文、改革开放、淡淡的芳香分别为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我仿佛看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的景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荥带(yínɡ) 校补(jiào) 苛捐杂税(kē)
B.挚痛(chì) 震悚(sǒnɡ) 当之无魁(kuì)
C.哺育(bǔ) 调羹(ɡēn) 气冲斗牛(dǒu)
D.亘古(ɡèn) 污秽(huì) 酣然入梦(hān)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驰千里足(驰,赶马快跑)(《木兰诗》)
B.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卖油翁》)
C.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陋室铭》)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孙权劝学》)
7、依次填入在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 “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 好, 好。
A.发挥 弘扬 传承
B.发扬 弘扬 传承
C.发挥 传承 弘扬
D.发扬 传承 弘扬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释)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时期的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
(3)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4)将弃官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9、古诗词填空
(1)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江山代有才人出 , 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10、请你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
吴佳骏
①小时候,我在村里学堂读书。学堂坐落在一个土丘上,周围除生长看三棵枣树和两株柳树外,看不见更多植物。木条的窗棂,灰尘密布。屋顶的瓦,长满荒草。这是一个缺少色彩的、黯淡的世界。
②但那一抹朝阳般的色彩,被装在一只墨水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它照亮了我的眼睛,温暖了我的童车,每天上课,我的注意力都会被这只瓶子吸引。我喜欢看老师批改作业时的样子,三根指头拈住笔柄,将笔尖朝墨水瓶中沾沾,再在瓶口刮刮,潇洒地在作业本上划下“√”或“×”。老师,自然成了我的偶像——他不但可以判断知识的对错,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从老师身上,我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③我知道,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不容易。老师是喝过大量墨水的人,文化人都是墨水浸泡出来的。姐姐说,谁墨水喝得越多,文化就越高,人就越聪明。姐姐的话,坚定了我在苦难中的信念——拥有一瓶墨水,学做一个文化人。但我不敢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他们能养活我们姐弟,并送我们中的一个进学堂,已属不易。
④那是一个黄昏,放学后,教室里空荡荡的。躲在教室门后的我,似一只等待的觅食的老鼠,心跳鼓点般起伏。颤抖着双手,拿走了讲桌上那只墨水瓶。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那瓶墨水转化成我的血液,我成了一位老师。
⑤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姐姐比我更加珍视那只瓶子,每晚睡觉前,都要将其捧在手心,端详半天,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几个明快的音符。这只墨水瓶,也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很多时候,她坐在桌前,望着墨水瓶发呆,还会从我的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来,一边翻阅,一边在纸上写写面画。我知道,姐姐是在用那支简陋的墨水笔描绘她多彩的人生。
⑥父亲看出了姐姐的心思,每天早晨,故意提高嗓门说:“兰兰,你去送弟弟上学吧。”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顿时神采飞扬,宛如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但姐姐同样是懂父亲的,即使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她也背个箩筐,割草或捡柴。任何时候,她都没忘记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每次,她只将我送至学堂对面,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她从来只存敬畏和仰望。一次不经意地回头,我看见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学堂时,脸上压抑的忧伤。
⑦迫于生活,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姐姐的出嫁,让我们这个家笼罩上阴影。在学堂、在家里,我满脑子都是姐姐的影子,父亲常站在姐姐离去的路口发愣。一想起姐姐,母亲就忍不住掉泪。姐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
⑧许是为姐姐祈祷,亦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母亲把那只墨水瓶改装成了一盏煤油灯。入夜,母亲将灯芯挑得长长的,桔黄色的火焰,仿佛姐姐如花的笑靥。温暖重又弥漫我们的屋子。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⑨长夜漫漫,灯火煌煌。我独自坐在深夜,把一本本书翻得破损不堪。疲劳时,只要一想到姐姐,想到父母的辛劳,我内心的倔强,又春草般苏醒了。我终于从那盏煤油灯下,走了出来。多年后,我师范毕业,站上了讲台。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我在想——他们将会把我视作下一个自己吗?
⑩再次见到姐姐时,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生活的贫困让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脸庞。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却生活得平静、安详。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姐姐就一次挺起腰板。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她看来,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浓度,让人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盏灯——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亲改装的那只煤油灯,虽然光源微弱,却足以照亮一个世界。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墨水瓶”讲述的事情。
“我”渴慕并偷得墨水瓶→(1)→(2)→母亲将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3)→(4)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的理解。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一处即可)
12、作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鼓励的话语,美是同学真挚的温馨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