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问(jié) 迭起(dié) 愧怍(zhuò) 鞠躬尽悴(cuì)
B.咳嗽(sou) 取蒂(di) 亘古(gèng) 微不足道(dào)
C.秩序(zhì) 烦躁(zào) 萦带(yíng) 莫名其妙(míng)
D.震悚(sǒng) 弥高(ní) 宰割(zhǎi) 大厅广众(tí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播出,人们重新认识古典诗词之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他虽已白发苍苍,但搞起技术攻关来,的确是血气方刚,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
B.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更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海洋。
C.我孜孜不倦地为那个梦寐以求的大学而奋斗。也曾忧心忡忡,也曾洋洋得意,不变的是永不懈怠的脚步。
D.2020年3月9日晚,是武昌方舱医院停止诊疗的最后一个夜晚,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医护江文洋躺在一张空床上,那姿势如释重负。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校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bǔ)育 侮辱(wū) 修葺(qì) 深恶痛绝(wù)
B.泯(mí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小心翼翼(yī)
C.粗拙(zhuō) 默契 (qǐ) 校补(jiào) 可歌可泣(qì)
D.哽咽(yè) 愧怍 (zuò) 烦躁(zào) 颠沛流离(pèi)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③⑤④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②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④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⑤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A.②①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⑤④
8、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卖油翁》)
(乙)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挪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河中石兽》)
【1】下列句中加点词或词组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射:射箭的本领) 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B.康肃忿然曰(忿然:非常气愤) 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是)
C.遂反溯流逆上矣(溯流:逆流)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D.据理臆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知晓事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B.至石之半 何陋之有
C.当求之于上流 取一葫芦置于地
D.康肃笑而遣之 而钱不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卖油翁面对陈尧咨的咄咄逼问,不加申辩,却以行动来证明,详细描写卖油翁“酌油”技艺,展现他充满智慧的应对。
B.乙文“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甲文中陈尧咨骄傲自大,知错不改,卖油翁谦虚谨慎,知道熟能生巧。
D.甲乙两文都蕴含哲理。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乙文告诉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爱国?我们或许可以从古诗词中寻找答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王安石蔑视改革路上的艰难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誓言犹在耳畔;看到国家的种种问题,杜牧痛心疾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愤慨。
10、阅读《徒步穿越南极》,完成各题。
徒步穿越南极(节选)
①9月27日的天气是我见过的最坏的天气。浓雾里,狂风夹着大雪向我们袭来。前一天,舟,津圭三的狗死了。情况越来越糟,只剩下两天的狗食,下一个食品储存点也肯定被雪埋掉了。这时失去无线电联已有一个星期了。况且,这种天气飞机也不可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路程还不到全程的三分之一。晚上我们聚在路易斯的帐篷里讨论下一步计划。大家一致同意,精简随身所带物品,从登山工具、望远镜到缝衣针,甚至一些科学仪器。
②随后,我们进入所谓的“不可接近区”地带,这里的海拔已达3475米,眩晕感和呼吸困难使得驾雪橇和扎帐篷都要费很大力气。同时还遇上了雪地波纹表面已冻成波浪状的冰雪面,在这种冰面上雪橇很难走,滑雪几乎不可能。此外,我们还要防止紫外线的照射,防晒霜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只有戴上面具才行。
③……
④“不可接近区”地带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恶劣的,不但有风暴,而且无线电联系也几乎不可能,我们又一次感到自己被现代文明抛弃了。
⑤……
⑥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单调和寂寞又开始向我们挑战。我一个劲儿地绘制太阳系图谱,试图摆脱这单调的银白色世界。路易斯则想象着他每天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今天是矿工,明天是法国总统。大河说他要重建他的整个人生观。舟津圭三想起了日本,他的家,他的女朋友,他想高歌。杰夫还是那样有条理有计划,计算着剩下的里程数和食品量。
⑦1月18日我们到达苏联的东方站科学考察基地,成为第一批横穿“不可接近区”的探险者。离和平站还有两天的路程,暴风雪又反扑回来。我们只有像以前一样,在帐篷外每隔几步钉一个桩固定帐篷。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舟津圭三出帐篷照顾雪橇狗时迷了路。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⑧我刚刚躲进挖好的雪槽里,雪就开始在我身上堆积起来,5秒钟,10秒钟……最后只剩下一个透气孔,雪慢慢钻进我的衣服里,身体感觉越来越冷。我知道队友们会来找我,相信他们会找到我,只是时间问题,我只有相信这点……
⑨没有多少人有过在暴风雪中迷路的体验,我对自己说,安下心来,想想好的一面。寂寞和大雪陪伴着我,我感到又像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怦,怦,怦,像一个小宝贝在怀里,和大自然相比,和南极相比,个人实在是渺小。
⑩救出舟津圭三是我平生最大的安慰。
⑪第二天风暴平息了,这天是1990年3月3日。走了220天6020千米,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另一边。进入和平站,我们欣喜若狂,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受到了和平站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大约有一百多人,维克多的妻子娜塔莎也专程飞来迎接我们。探险的经历已经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友谊已经成熟。也许这次探险的最大成功是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六个原本陌生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1】请概括选段中探险队员在徒步穿越南极时所遇到的困难。
【2】请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又”字的表达效果。
(1)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单调和寂寞又开始向我们挑战。
(2)离和平站还有两天的路程,暴风雪又反扑回来。
【3】本文中探险队员与《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在探险过程中,都体现出什么共同的品质?并说说你对此的感悟。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偷粉笔的日子里
①我和老三对讲台上摆放的一盒粉笔情有独钟。
②粉笔排列整齐“站”在一个明黄色的塑料盒子里,每一支都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我们坐在第一排,看着“老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江城子》,那字好像要跳出来一样,在泛着墨绿色的黑板上翩翩起舞。我和老三一致认为,“老班”写的字之所以这么好看,一定与这粉笔有关。
③于是,我和老三开始了一场预谋。
④课间休息时,老三敲敲我的桌角,丢给我一张字条和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放学后,留下来陪我一起做值日。”(A)放学后,老三在门口为我把风,我迅速抽了一支粉笔装进口袋,轻轻地捂住,生怕突然的惊吓会让它四分五裂。
⑤我们逃也似的跑出校园,(B)路旁是一大片广阔的麦田,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成熟麦子的香气,周遭的景物一闪而过。我们到了老三的家。老三翻出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在那块小小的黑板上画出了我们刚刚奔跑而过的那片麦田。
⑥从那天起,我们偷粉笔的行为变本加厉。原先挺直“站”在一起的粉笔,开始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地散落开来。而老三的画飞出了麦田,朝着更广阔的世界翱翔,雁群、火车、高楼、航天飞船,甚至是星光斑斓的宇宙……他说终有一天自己要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那些在电视上都不曾看到过的美景。
⑦然而“老班”最终还是发现了端倪,在一堂班会课上,他刻意提到了粉笔的事。
⑧我低下头,悄悄地用余光瞥了一眼老三,发现他也把头埋在书里。下课后,我拉着老三一起去办公室自首。
⑨老三先开的口,他说:“粉笔是我拿的,从10月20日开始到昨天,一共拿了13支,都用完了!”
⑩“老班”盯着老三:“你拿粉笔去做什么了?不问自取谓之偷,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们只是拿去玩的话……”
⑪“老师……”我接过话,“陈川拿粉笔去画画了,他自己有一块小黑板……”
⑫“老班”的眼神又回到老三身上,老三低着头,刘海挡住了他的眼睛,但我能清晰地看见他发红的鼻子,以及不断坠落到地面的水滴。滴答,滴答……
⑬“老班”递过去一张纸巾:“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责怪你们了,但是惩罚还是要有的。学校即将举行一次主题板报的比赛,这次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如果拿到名次,以后陈川要用粉笔,我会向学校申请。”
⑭老三立马打了个激灵,唰唰唰抽出几张纸巾,狠狠地往脸上抹了几把:“谢谢老师!”
⑮各种颜色的粉笔整齐地排列在我们面前,神气的我们如同两个将军,正在检阅即将出征的士兵。
⑯老三在纸上构思了好几种方案,俨然一个工程师在对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进行精密的筹划。最后我们班板报是一幅画:两个一模一样的少年相视而立,他们一个身后是城市、是大海、是宇宙,另一个身后是乡村、是耕牛、是山路,而将两个少年阻隔开的,是一片微风轻抚的麦田。
⑰比赛的结果出来了,老三的这幅画并没有进入前三名。不过说来也奇怪,一个评委打出了0分,剩下的9个评委硬是将总分拉到了第4名。
⑱后来我们真的走出了小镇。而老三的绘画事业小有成就,现在,他还在研究版刻,前途无量。
【1】阅读选文,补写出“粉笔事件”的主要经过。
预谋偷粉笔得手→____________→变本加厉偷粉笔败露→____________→“我”和老三设计板报获得第四名。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放学后,老三在门口把风,我迅速抽了一支粉笔装进口袋,轻轻地捂住,生怕突然的惊下会让它四分五裂。(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
(B)路旁是一大片广阔的麦田,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成熟麦子的香气,周遭的景物一闪而过。(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关于选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抒发少年成长的千滋百味。
第二种:体现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智慧。
第三种:表明兴趣助人成功的道理。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生活的姿态,惜时好学才是;驻足等待不是生活的姿态,昂扬前进才是;消极逃避不是生活的姿态,勇于担当才是……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生活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半命题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很多,必定收藏了很多;如果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快乐;如果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美满;如果美满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感动……
请以“把________定格在心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②叙事具体,感情真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