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B.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C. 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D. 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克服困难,胜利登顶。
B.这种杂志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者。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3、下列对文章和著作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臧克家,本文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唐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老王》的作者是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小说《围城》的作者。
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
4、下列关于文体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或寄寓的道理,但不可以叙事。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既展现了替父从军的木兰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5、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选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6、谁是小屋的主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屋的照料者,是小屋的主人。
C.小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照料者都是小屋的主人。
D.小屋没有主人。
7、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B.“铭”和“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类似今天的杂文。
C.《老王》作者是当代翻译家、作家杨绛,《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小说展示的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今日读来仍令人感动。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转转不已
(3)遂反溯流逆上矣
(4)可据理臆断欤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通过学习本文,你在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方面有哪些收获?
9、填空。
①《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由自然引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②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上善若水。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阅读《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一文,完成小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
⑥走过她面前,我看到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⑦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
⑧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1】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表现“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这一主题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从修辞角度分析第②段画框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文章第⑤⑥段的内容概括老妇人的形象特点。
【4】请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12、命题作文
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