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我们语文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同学们都愿意对她不耻下问。
D.“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意。殊不知,无论网络中的世界多么精彩,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美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肠癌,不幸在北京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享年62岁。
B.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闻一多故乡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占地约15亩左右。
C. 通过发奋勤学,使吕蒙成为了谋略过人,勇冠三军的一代名将。
D.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住的原因是想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用了两年才凑足了100块钱买了第一辆洋车。
C.《骆驼祥子》中夏太太的引诱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张侦探给洗劫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卖油翁”“孝亲敬老”“回忆鲁迅先生”“最苦与最乐”“孙权劝学”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如“江阴”在长江之南,“衡阳”在衡山之南。
D.《爱莲说》《登飞来峰》《贾生》《己亥杂诗》的作者都是宋代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班长的成绩提升很快,完全是因为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一有疑难就向老师请教。
B.作为班干部,平时要处处以身作则,给全班同学作出榜样。
C.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D.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同学,常常做出一些让同学们忍俊不禁的趣事来。
6、下列选项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
A.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B.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D.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因此(卖油翁)说:“我并没有他人的帮助,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7、“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 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 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 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 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④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⑥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狱:案件。④转运使:官名。⑤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⑥仕:指做官。
【1】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有 狱 久 不 决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
(3)有囚法不当死(______)
(4)将弃官去(______)
【3】翻译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
【4】(甲)文中周敦颐借赞美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情操,其中语句“______”刚好可以印证乙文中周敦颐所表现出的______品质。
9、古诗词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孙权劝学》出自《____》。 作者是___。从“孙权劝学”的典故中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
⑧《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 他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⑨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老王》的作者是_____,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她的丈夫钱钟书也是一位大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宗月大师
⑴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⑵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⑶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观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⑷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⑸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⑹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⑺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⑻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⑼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⑽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⑾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⑿他是宗月大师。
【1】“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你找出一处并摘录在下面。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
【3】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宗月大师怎样的感情?
11、阅读《一棵小桃树》片段,完成小题。
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的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她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着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零零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1】选文第1自然段中说:“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她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12、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