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延边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B.《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其主人公精卫因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C.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头脑发热的人,也许会暂时获得成功,但他们很快便会丧失获得的一切。

    D.张毅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医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患者就诊时间可节省大约20%以上。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 3、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给/奉   所/心积虑   息事人/缺毋滥

    B.立/藏   迸/黑白相间   谆谆教/韬光养

    C.劲/须   悍/虚无缈   瑕不掩/不言而

    D./家醅   露骨/仙琼浆   安毋躁/不更事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为家人制定了今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活动计划,他认为全家人可以一起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B.小亮对弟弟说:“按照干支纪年法,我是农历庚子年出生的,你比我小两岁,是农历壬寅年生的”。

    C.中秋赏月时,小红说:“今天的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金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D.上课时,老师叫小清模仿“长揖”这种古代礼仪,只见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呈现了古时这一不分尊卑的相见礼。

  • 5、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难堪 孕育   可歌可泣   任人宰割

    B. 戈壁 阔别   死而后己   家喻户晓

    C. 佩服   谣言   当之无愧   接然不同

    D. 奠基   仰慕   锋芒毕露   热泪满框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具备筛选信息和快速浏览的能力。

    B.通过开展这次“孝亲敬老”活动,使同学们从内心深入懂得了感恩、回报父母。

    C.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D.因为疫情原因,近期到公园里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几倍。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勒功”指刻石记功。

    B.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C.《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D.选自《乐府诗集》的《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极。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   (2)无案牍之劳 (3)未尝有喜之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 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节操和 ___________的情趣。

    4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5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填空。

    ①《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由自然引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②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上善若水。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填入第(5)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因为它与后文 (用原文填空)一句相照应。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2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 —_____________ — 父子骑车看病

    3第(9)段与第(7)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 11、阅读下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1选段中有关叶圣陶提倡的“写话”的意思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

    A.作文要用语简洁,平易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D.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2叶圣陶先生在“写话”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说说下面的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__________的味道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