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C.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独怆然而涕下
B. 一览众山小
C. 莫笑农家腊酒浑
D. 拄杖无时夜叩门
3、古诗阅读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做事周到,考虑周全,在职场上也表现得锋芒毕露。
B.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一个谦虚的人会不耻下问,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D.他的文章思路混乱,文字不通,竟还在大庭广众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真令人啼笑皆非。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奠基diàn 萦带yíng B.谰语lán 污秽suì
C.亘古gèn 镐头gǎo D.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ǒu
6、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关于《骆驼祥子》一书的读书笔记,请你选出错误一项( )
A.小说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中有不少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B.祥子为夏先生拉包月,夏先生夫妇对他还算不错,眼看就要凑足买车子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C.刘四爷不同意虎妞嫁给祥子,父女俩彻底吵翻,虎妞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最终与祥子结婚。
D.二强子踢死老婆抛弃女儿,阮明因曹先生给了他不及格分数而告发曹先生,这些人自私冷漠的行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7、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辐照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早期的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的杀菌灭虫性能来达到消毒、保鲜等目的
③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上述四大加工技术之后,正在崛起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加工工艺技术
④现代的辐照加工技术已突破上述范围
⑤众所周知,机械加工、热加工、电加工和化学加工,是通用的材料加工技术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⑤③④② D. ⑤③①②④
8、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C.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钱孔入 D.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一唱一和,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文中“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请比较分析选文与这首诗在劝学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9、填空。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10、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四】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9000万人次,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游达到1.17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在某品牌店抢购;一边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
【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下面哪一项补充最合适( )
上联: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
A.登黄鹤楼望故乡身影
B.亚洲长江滋润肥沃土地
C.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D.白马寺传诵佛家经典
【3】阅读【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并提出至少两点建议。
11、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
杨绛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佝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髙。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 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尘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着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真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了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我没再多问。
(15)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 “面色死灰” “僵尸” “骷髅” “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选文第⑦中“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4】作者一家为老王已经做了很多,可是文章结尾处却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中“愧怍”你如何理解。
【5】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第①段中的“镶嵌”是比喻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第⑨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12、人活在世上要学会享受快乐。富有富的快感,穷有穷的乐趣,快乐处处有。品美味佳肴快乐,博览群书也快乐;漫步山野,感受自然也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解他人之困是可贵的快乐;攻克难题,战胜自我得到难以言喻的快乐。回味生活点滴,快乐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请以“这样很快乐”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卷面整洁,书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