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攀枝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 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枯黄  干涸  堕落

    B. 枯萎  干涸  堕落

    C. 枯萎  干旱  陨落

    D. 枯黄  干旱  陨落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我区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B. 创新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多年来推动北京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C.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征决定了网络安全治理和网络违法犯罪之间的较量永远没有终点,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对决的胜败。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菩萨   惶恐   默契   大庭广众

    B.薪金   硕果   醒晤   心不在焉

    C.书斋   衰悼   屏障   鞠躬尽瘁

    D.过瘾   霹雳   调羹   历尽心血

  • 4、下列有关句子的解说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

    B.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把句子中的副词“只”去掉,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C.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中“孤”是自称,“卿”“大兄”都是对他人的敬称)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骨碌       殷红       酣然入梦       鞠躬尽瘁

    B.滞笨       塌败       目不窥园       历尽心血

    C.愧怍       震悚       深不可恻       苛绢杂税

    D.取缔       镶嵌       妇嬬皆知       群蚁排衙

  • 6、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红(yān)       (záo)       苛捐杂(shuì)

    B.咀(jiáo)       走(niǎn)     气冲牛(dòu)

    C.古(gèng)     (zhuō)     仙露浆(qún)

    D.弱(léi)        持(jīng)       姗来迟(suān)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痛(zhì  jiàn)污huì 绕(chán

    B.táng qiè yǒng)田lǒng

    C.唤(zhāo 头(gǎo 辘(  液(jiāng

    D.望(yáng huà lán dà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曷:同“何”,什么。②枳:也叫枸橘,果实酸苦。③得无:莫非,岂不是,该不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晏子使楚/得一人之使

    B.齐人固盗乎/择其者而从之

    C.之/有而传之者

    D.晏子楚/善至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叶 徒 相 似 其 实 味 不 同 所 以 然 者 何 水 土 异 也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5)《游山西村》中表示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的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岁的月亮

    ①15岁的我,像一只困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初三”和“毕业班”,是两个令人紧张的词,我烦躁不安,因为我向班主任请假回家,却被拒绝了。

    ②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脑海里反复盘旋着请假时老师的样子,他板着脸对我说:“认真读书,没事不要随便请假,才星期三!”处在执拗而又任性的年纪的我,是不会理解老师的苦心的。看着老师的背影,我几乎绝望了。班主任年纪不大,非常敬业。他的宿舍与教室只有一墙之隔,要从他的眼皮子底下“逃跑”是不可能的。

    ③可是,我想回家,想吃母亲做的热饭、热菜,想在自家的热被窝里好好睡一觉。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室,学着那些调皮男生的样子从走廊的水泥栏杆上滑下,再从下面的花坛跳出去。我栽在花坛里,打了一个滚,把一丛菊花砸得东倒西歪。我得意地爬起来,朝家奔去。

    ④到家时,我早已饥肠辘辘。母亲炒了一碗米饭,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她坐在我面前,摸摸我的额头,柔声问我哪里不舒服。

    ⑤我说:“没哪里不舒服啊。”

    ⑥母亲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不停地数落我,内容无非就是要我认真学习。

    ⑦门外传来父亲的声音,母亲拿起手电筒,迎了出去。父亲看到我的第一句就是:“向老师请假了没有?”我答不上来。“啪!”我的身上重重地挨了一巴掌。记忆中,父亲性子温和,比母亲有耐心,很少打我。打了我一巴掌后,他似乎还不解恨,抓起门后的扫帚朝我扑过来。父亲一边打,一边骂我不争气,小小年纪就学会逃学,长大了肯定是个没用的人。

    ⑧不争气的泪水奔涌而出,不是因为被打后的痛,而是父亲骂我的话。逃学,在我看来,是一些成绩差、表现很不好的学生干得事,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绝的事。而我,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经常被老师夸奖、被同学羡慕。这一次,仅因为回家,我就成了逃学的坏孩子。15岁的我背起书包,摇摇晃晃地走出家门,赶往学校。

    ⑨月亮真好,又圆又大,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安安静静地镶嵌在夜空中。四周静极了,偶尔有几声虫鸣,犹如优美的小夜曲。恍惚间,我听见有人呼喊我的名字,越来越近。那是父亲的声音。我赶紧拐进树林,蹲在一片灌木丛里。他走远了,我才站起来,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腿。

    ⑩我在树下穿行,月亮在树梢间穿梭。很快,我走出这片小树林,来到山脚下的一个水塘边。冰盘似的月亮倒映在水里,我捡起一块石头,朝水中的月亮砸去,刹那间,满池小星星闪闪发光。

    ⑪回到学校时,同学们还在上晚自习,我既不敢去教室,也不能去寝室——寝室门锁着,也不敢在校园里晃荡,害怕碰到某个老师。我穿过白杨树木,跑到操场上,那里空无一人。我坐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下课后跟着同学们一起进寝室。

    ⑫一进寝室,同学们纷纷涌上来问我去哪里了。原来,父亲来学校找过我。然后老师来了,站在门外大声问我回寝室没有。我出来回答了他,他说:“你父亲在等着我回电话。”

    ⑬第二天早上,我去教室上早自习。我看见教室门口站着一个人,披了一身细细密密小水珠,头发蓬乱,眼窝深陷,两眼赤红,本就皱巴巴的脸就像茄皮。穿着一件破了袖子的外衣,一双旧解放鞋上沾满了湿润的黄土。他把一罐头瓶腌菜递给我。他的手很凉,皮肤粗糙得仿佛腐朽干枯的老树皮。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扯了几下,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我低下头,一大串眼泪摔碎在我的脚背上,就像那一夜的水塘里,被我砸碎的月亮。

    1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①在学校,“我”请假回家被拒,鼓足勇气逃学回家。

    ②到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天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

    (1)他把一罐头瓶腌菜递给我,他的手很凉,皮肤粗糙得仿佛腐朽干枯的老树皮。(从修辞的角度)

    (2)我低下头,一大串眼泪摔碎在我的脚背上,就像那一夜的水塘里,被我砸碎的月亮。(加点字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3本文从题目到结尾四次写到“月亮”,有什么用意?

    4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父亲,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和“我”两个人,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 1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8)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9)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1)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节选自《邓稼先》(杨振宁)

    【1】你认为第5段中的“纯”字代表着什么品质?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3】奥本海默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4】语段中第7、8段中都使用了“竟”,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请你根据课文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那一次,幸好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3)不得抄写或改写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