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达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_的威力,__________的姿态,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

    ①那种永不回头  ②那种席卷天地  ③那种摧枯拉朽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 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C.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D.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B.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C. 考试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 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如()  修   颠流离(pèi)  如释重 B.溅(bèng) 持  人不倦(huì)  悲天

    C.约(qiè)  陡   忍俊不jìn)  海市 D.kàn)  佩  千重负(jūn)  心有灵

  •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停止)   B. 户晓(了解) 呕心血(滴)

    C. 杂乱无(条理) 乎不同(差得远)   D. 锋芒露(全) 可歌泣(可以)

  • 6、前两题是绝对难不倒你的,接下来这道送命题可得瞧好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提高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B.通过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C.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

    D.今天张晨露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 7、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B.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最后成功会属于我们。

    C.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极。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   (2)无案牍之劳 (3)未尝有喜之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 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节操和 ___________的情趣。

    4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5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请根据课文,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背影

    佚名

    ①母亲走后,五月成殇,我的世界仿佛到了末日。和煦的阳光里,满大街各色的康乃馨,再也没有一枝是属于母亲的了,而母亲的背影从此只能在记忆里明灭……

    ②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生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我排行老七,自然得到了母亲最多的宠爱。母亲的勤劳在家族里是出了名的,每天喂养鸡鸭鹅狗,操持家务,农活忙时,她还要去田间劳作。每天熄灯时分,辛劳一天的母亲经常会自言自语一句:“又享福了。”我那时年幼,不解其中的含意,便学着母亲的样子,往床上一躺,也学着说这么一句,引得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哈哈大笑。

    ③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母亲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这个家富足起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时她的背影是挺拔的,我跟在母亲身后,心里很踏实。

    ④高中要到县城去读书,县城离家百余里,为了节省费用,不到节假日我从不回家,于是,我开始体味离别和思乡的滋味。

    ⑤记得那年国庆假期结束准备乘车返校,家距车站有近十里的山路,母亲为了保证我能赶上从车站发往县城的客车,天未亮便起来生火做饭。我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不肯起,听着柴火的噼啪声、水在锅里将开未开的滋滋声,闻着从厨房钻到卧室的爆锅的香气,再瞟一眼床边,不知何时母亲已把我该带的东西准备好了……顿时心生无限的幸福。有母亲疼爱,孩子万事无忧啊。

    ⑥吃过早饭,便要动身,可天依然黑黢黢的,母亲坚持要送我一程。母亲怕黑,便叫上了我年幼的侄儿一同送我。走过一程又一程,母亲和侄儿一直把我送过高高的山冈,一直送到天微微亮。熹微晨光中,望着母亲和侄儿返回的背影,一老一少,母亲略显老态,我的心不禁一酸。

    ⑦考上大学,举家欢喜。大一那年寒假,我得知母亲前一段得了脑血栓,并留下了后遗症。为了让我安心读书,母亲没有让家人告诉我。从那一年开始,我分外害怕别离。哥哥姐姐们说,有父亲和他们在,不用担心。

    ⑧儿行千里母担忧,返校的那天早晨,母亲还不忘给我包饺子。母亲一向心灵手巧,包的饺子依然让我垂涎欲滴。她把自己平时攒下的零钱都塞进我口袋,甚至还有角币和分币,这都是她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三哥赶车送我,母亲拖着颤颤巍巍的病腿也赶来了。

    ⑨晨曦中,母亲的背影有些落寞,脚步是缓慢的、蹒跚的。泪眼模糊的我很想给她唱一首满文军的《懂你》:“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⑩时间来到2011年,父亲去世六年后,母亲被查出得了癌症,全家人都瞒着她。在县医院见到她时,原本微胖的母亲已消瘦了许多,原本穿在身上刚好的衣服,现在显得格外宽大,母亲瘦得让人心疼。

    那天在医院走廊,望着刚做完检查,被姐姐们搀扶的母亲清瘦的背影,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恰巧母亲回头,见此,她不再清澈的眼眸中满是无奈和不舍。回城上班前,母亲拉着我的手说:“我的那些照片,你想带就带着吧……”她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但已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给最爱的孩子,事实上她也没什么东西能留给她的孩子们了。

    2012年,被盛传为世界末日的那年,末日未来,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有删改)

    1本文四次描写母亲的背影,以及“我”的不同感受。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间

    母亲的背影

    “我”的感受

    改革开放时

    (1)

    心里很踏实

    (高中)国庆假期结束返校时

    (2)

    (3)

    (大一)寒假返校时有些落寞,想陪伴母亲

    落寞

    泪眼模糊

    2011年

    清瘦

    (4)

     

     

     

     

    2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简析采用这种记叙顺序的好处。

    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哥赶车送我,母亲颤颤巍巍的病腿也赶来了。

    4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提到盛传的“世界末日”?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跪拜乡土

    刘志坚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迹。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

    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3】赏析下面的语句。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挫折,为我的世界荡开圈圈涟漪;你是拼搏,为我的世界激起朵朵浪花;你是追梦,为我的世界犁出段段航程。你是呵护的春风,是关爱的雨露,是友善的阳光;你是思辨的春雨,是求索的春风,是奉献的秋实,是感恩的冬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让我的世界变得如此亮丽。

    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