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绵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gǎo)头       (mǎo)   (wù)     (bǐng)息凝神

    B.(cháng)毛   (qì)     (zuò)     心有灵(xī)

    C.(hān)睡       (huì)   (qìng)   忍俊不(jīn)

    D.(xiào)补     (shì)   (miè)     生命无(yú)

  •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使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A.“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一句中的“把”是介词。

    B.“这段过程”、“一声巨响”是偏正短语;“突然减速”是动宾短语。

    C.画线句缺主语,应改为“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

    D.“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这句话中“得”是助词,“很”是副词。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元(xūn)          (pìn)        而不舍(qì)

    B.夜(zhòu)          然(hè)        气冲牛(dòu)

    C.果(shuò)          基(diàn)       痛绝(wù)

    D.草(shuài)        (kǎi)          为人知(xiān)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B. 在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鲁迅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C. 当时我不以为然,但是后来发现脚踝和手臂被多处叮咬。

    D. 说起调皮捣蛋之最,在我们班他是当之无愧的。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可贵的品德。

    B.通过中兴通讯这一事件,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

    C.《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内涵的原因。

    D.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四川省发布并通过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若干公告。

  • 6、下面对诗《望岳》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 7、下列语文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句中“下”的词性判定依次为动词、方位词、量词。

    B.“驿路梨花”“带上他的眼睛”“阿长与《山海经》”三个短语类型的判定依次为: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

    C.当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的大地时,张骞被这里繁盛的美景惊呆了。句中“荒凉”和“繁盛”是一组反义词。

    D.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推着挤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____,作者是清代的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山门于河______   (2)数小舟______

    (3)于沙上______   (4)沙为坎穴______

    3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4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日: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大漠夜色的宁静。

    (5)把王湾《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说说父亲为建造新房做了哪些准备?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5】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①洛宁十一岁,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②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③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

    ④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⑤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强行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⑥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猪,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⑦几天后,趁着上午没课,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⑧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他接替了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⑨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她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⑩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⑾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的眼前再次浮现这样一幕画面:天空飘着雪花,北风尖唳呼啸,山路蜿蜒崎岖,衣衫单薄的洛宁,正用孱弱的肩膀,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一步一步地前行……

    ⑿我想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只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情节的梳理

    洛宁每天背着大口袋上学——_________——_________——母亲解开背石头的秘密

    2请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2)衣衫单薄的洛宁,正用孱弱的肩膀, 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一步一步地前行……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⑥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主人公洛宁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结合文中人物言行进行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烈日炎炎,小明和同学们刚刚在操场上完成长跑测试。请根据你的实际生活体验,同时发挥适当的想象,抓住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绘一下小明当时的样子。不用写标题,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