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卖油翁”“孝亲敬老”“回忆鲁迅先生”“最苦与最乐”“孙权劝学”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如“江阴”在长江之南,“衡阳”在衡山之南。
D.《爱莲说》《登飞来峰》《贾生》《己亥杂诗》的作者都是宋代人。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折本/折损 拖沓/一沓纸 力挽狂澜/五彩斑斓
B.累赘/劳累 拍摄/威慑 仙露琼浆/风餐露宿
C.茁壮/粗拙 颤抖/颤栗 情不自禁/噤若寒蝉
D.挑逗/挑拨 埋葬/埋怨 血气方刚/呕心沥血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前半部分主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勤奋严谨和谦虚淡泊;后半部分主要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无私无畏和大义凛然。两部分之间是用抒情来衔接过渡的。
B.《老王》一文中,作者回忆老王临终前一天来我家赠送香油鸡蛋时的恐怖面容,并由此联想到僵尸的心理活动,是暗示作者此时已隐约嗅到老王身上的死亡气息,为后文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C.《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花的由衰而盛的转变与自身经历中,悟出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不幸是暂时,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笑对不幸,以乐观积极态度去拥抱新生活。
D.《太空一日》作者依次就“我”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所见、所闻、落地进行了具体介绍。就写法来看,升空和落地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叙述,而太空中所见、所闻主要是细节上的横向描写。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晌午(xiǎng) 选聘(pìng) 卓越(zhuó) 气冲斗牛(dòu)
B. 殷红(yīn) 山涧(jiàn) 校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C. 亘古(gèng) 震悚(sǒng) 懊悔(ào) 锲而不舍(qì)
D. 书斋(zhāi) 愧怍(zuò) 取缔(dì) 鲜为人知(xiǎn)
5、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①②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对(jiào) 屏障(píng) 妥贴(tiē) 风餐露宿(1òu)
B.哽咽(yè) 砭骨(biān) 猥琐(wěi) 深恶痛疾(wù)
C.澎湃(pài) 炽热(zhì) 羸弱(1éi) 气冲斗牛(dǒu)
D.默契(qì) 亘古(gèng) 取缔(dì) 忍俊不禁(jīn)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不期而至的期末考试,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复习。
B.对于青年见义勇为的行为,大庭广众纷纷表示支持。
C.不良商贩呕心沥血经营的口罩制假窝点被工商局一举查获。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践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断两处)
抚 节 悲 歌 声 震 林 木 响 遏 行 云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3)未穷青之技(_________) (4)遂辞归(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5】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9、请按提示默写填空
(1)《爱莲说》以花喻人,托物言志。“________,________”表现莲花的纯洁质朴,喻君子的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呈现莲花的体态正直,喻君子的行为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莲花的端庄美好,喻君子的志洁行廉。
(2)全文主旨句是:________。
(3)语含讥讽,表现对世俗鄙夷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默读父亲
邓皓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A.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B.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他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几件事。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A、B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3】怎样理解第③段中,父亲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联系上下文,为第②段结尾部分的省略号,补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5】父亲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用卖血的钱买来收录机。你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做法?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瑞丽情思
高洪波
①云南的边陲小城瑞丽,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几十年前,我曾在瑞丽一带有过将近一百天的采访活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二是我原来所在的炮兵团,在十几年前被整建制地变成驻防瑞丽的边防团,这对我来说好比一个娘家整体搬家,所以瑞丽带给我诸多的牵挂。
②瑞丽,非常美丽的名字,那里有一条长长的瑞丽江,有茂盛的大榕树,有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傣家村寨。无论是翠绿的原野、流经村子的潺潺小河、茂盛的凤尾竹林、醇香的米酒,还是当地各种各样的风俗,如震撼人心的象脚鼓和孔雀舞,都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
③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精黑色的水罐。这是一个用陶土烧制的水罐,古朴,笨拙。无数次搬家,这水罐一直是我的珍藏,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面盛满了一位傣家老妈妈的情意,并且像米酒一样,时间愈久愈醇厚。
④记得20世纪70年代中期,告别云南边陲的瑞丽市,途经怒江大吊桥时,由于是边防站,乘客要下车接受检查。我当时别的什么东西也没带,只是抱着这个水罐。边防站的战友们感到奇怪,拿过去一看,哦,是一罐大叶炒青茶,再端详一下这古朴的水罐,便微笑着递回给了我。
⑤我与傣家老妈妈的相识,是在边陲的一座傣家寨子里。当时我以现役军人的身份陪同两位云南作家深入生活,办创作讲习班。
⑥在瑞丽,我首先结识的是老妈妈的女儿,一位有着标准北京口音的县广播站播音员。从这位傣族播音员口中,我才知道她们一家之前一直在北京生活,几年前才回到故乡瑞丽。
⑦我是北京人,老妈妈一听我的口音,就有一种“亲不亲,故乡人”之感,十分热情地款待着我,像接待一个从远方来的亲人。
⑧慢慢熟悉了,才知道老妈妈出生在这里。抗战时期,老妈妈同一位在这里修筑临时机场的青年工程师相恋,机场修完,他们的爱情也趋于成熟。老妈妈跟随这位工程师来到北京生活,近年才回到阔别许久的故乡。
⑨老妈妈领我穿过长满含羞草的草地,站立在滚滚的瑞丽江畔远跳对岸的异国风光。她在竹楼四周种满了鲜花,不无自豪地显示着自己育花的本领。她对房前屋后的花草十分上心,用细细的竹竿编成鸟笼似的篱笆。老妈妈的花大多是本地田野里常见的,如夜来香、栀子花含羞草,以及热带地区常见的蛇皮兰等花草,老妈妈让这些绿色的植物环绕、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⑩临分别时,傣族老妈妈挖出一捆蛇皮兰,又递给我十几棵常青藤,嘱咐道:“这些东西在瑞丽不值几个钱,在北京可就珍贵了,你一定要保护好。”交割完这些绿色的植物,她转身又抱来一只猪黑色的陶器,说:“这是大妈从缅甸买的,过瑞丽江时累得我好苦,我一直抱着它,生怕在船上跌碎了。”
⑪水罐就这样到了我的手里,以一种古朴的韵味,赠我以绵邈的情思。
⑫后来,我再没有机会返回瑞丽看望这位老人。
⑬然而这位老妈妈却一直记挂着我。我曾收到过当年同行的一位作家的来信,他再一次走访瑞丽的时候,得知老妈妈至今没有忘记多年前造访过她的北京口音的军人。从来信中,我才知道老妈妈的老伴从北京回到瑞丽后不久便去世了,现在她孤身一人,守着那幢竹楼,竹楼四周种植了许多甘蔗,生活过得还不错。
⑭友人在信中描述的情景,使我心安,亦为之心动。我多么盼望能在一个明丽的夏日,重新踏上那绿荫遮蔽的乡间小道,寻找边陲甘蔗林中那幢翠绿色的竹楼,向那给予我温暖与母爱的傣家老妈妈一诉衷肠啊!那条小路,想必是鲜花依然艳丽、栀子花的清香依然沁人心脾的吧?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20版,有删改)
班级举行“跟着文章去旅行”活动,在活动中你向同学们推荐并诵读了这篇文章。
(1)听了你的诵读之后,许多同学对瑞丽这个美丽的地方产生了向往之情。小语同学打算暑期旅游时向父母推荐这个地方,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
(2)请你发挥想象,以“终于,我又一次踏上了瑞丽这片熟悉的土地……”为开头,写一段文字,描述多年后“我”再次去看望傣族老妈妈的情景。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12、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抄袭、套作。不可抄袭前面阅读材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