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现实主义艺术。
B.《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是反对殖民压迫。
C.《骆驼祥子》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上层社会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赞美。
D.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骆驼祥子》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只做了粗略的描绘,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īn) 校对(jiào) 踱步(duó) 锲而不舍(qiè)
B. 浆液(jiāng) 炽热(chì) 契约(qì) 悲天悯人(mǐn)
C. 伫立(zhù) 诘问(jié) 洗涤(dì) 忍俊不禁(jīn)
D. 舷窗(xuán) 雪橇(qiāo) 毋宁(wú) 气冲斗牛(dǒu)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累赘 肯切 草率 香气四溢 B. 修葺 陡峭 竹蔑 晶莹剔透
C. 循环 达观 监督 如释重负 D. 暮色 简陋 恍惚 以身作责
4、根据语境,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B.美国政府打压中国,恶意挑起中美贸易战,特朗普的态度非常傲慢,不以为然,“美国优先”的解释令人难以接受。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海南警方2019年1月扫黑除恐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止1月,共抓获112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枪支弹药惊心动魄。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颠峰 奴隶 污秽 埋葬
B. 诧异 浊流 缠绕 田垄
C. 斑斓 亘古 懊侮 石碾
D. 屏嶂 钥匙 誓言 嗥鸣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措施。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7、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山门圮于河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⑶阅十余岁 ⑷不亦颠乎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 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jù):立即。 ②契:用刀雕刻。
9、古诗文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陋室铭》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常有感慨国家兴亡,关心国计民生的主题: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贾生》)中,我们读出李商隐对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中,我们读出杜牧对达官贵人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愤慨。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忧伤的国歌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的路上,拐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我们边吃饭边聊天。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你们几个,什么团啊?”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只听她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的……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某某。”
③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三十五六岁的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里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迷茫,有点忧伤。
④这时,突然想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问,你的手机怎么会以国歌作为铃声呢?她说:“想家。特地设置的。”
⑧我们似乎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的传统餐具,而且“筷子”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的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⑨过了一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国内去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里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着她是声音,我为她的忧伤所感染。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里,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找感觉还是寻找梦?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⑩我们走了。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中充满不舍,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她说:“一路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有说。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我们上车了。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⑪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忧伤……
【1】通读全文,说说女老板“想家”的情感体现在哪些地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十五六岁的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里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迷茫,有点忧伤。
【3】选文第⑪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中“忧伤”的含义。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老治保主任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释)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1】小说写了“大黑”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
【3】“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
【4】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2、题目:榜样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2)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