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突兀(wù) 寒噤(jìn) 缅怀(miàn) 怒不可遏(è)
B.翌日(yì) 骈死(pián) 斡旋(wò) 拾级而上(shí)
C.好逑(qiú) 寤寐(mèi) 箬篷(ruò) 犬牙差乎(chāi)
D.俨然(yǎn) 腈纶(jīng) 蓦然(mò) 面面相觑(q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想坚守踏实,拒绝浮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奥林匹克精神开始被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C.去年暑假,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泸沽湖旅游度假。
D.莫言将在重庆举行讲座,主办方将活动组织得天衣无缝。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唯一的“梅”“桃”“柳”戏曲文化三家村。
B.“今年的‘日环食’,我国处于绝佳观测位置,”天文专家说:“如果天气晴好,公众一定不要错过。”
C.《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D.口罩要不要继续戴?暑假能不能出去旅游?大家期待张文宏给出答案。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5、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 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 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6、文学常识及古诗词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他是我国_____时期的人。
②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关雎》
③《卖炭翁》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兼葭》
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⑥《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这篇文章是他参加王叔和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谪到湖南_____时写的。
⑦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7、名著导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
(2)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遭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__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________的艺术家”。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2】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什么?
【3】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好的品德”是指什么?
(2)“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什么?
【4】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9、题目:种下一颗 的种子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