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淮南初二下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   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分。

    B.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俄国的托尔斯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名人,都是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 2、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红色记忆”“祖国繁荣”“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C.“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的“非常到位”作补语。

    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

  • 3、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D.《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 4、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说明文中的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多用于介绍建筑 物或物品,比如《苏州园林》。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C. “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D.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五 经”之一。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作者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用词精妙,请任选几个动词加以赏析。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这段文字出自《_____》,作者_________。这段文字中所写的“你”是指_____。“你”是一个_____大师。作者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这段文字是从_____   ______方面告诫儿子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表现了小伙伴的纯真、友好和对“我”的恭敬。

    B.“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从视觉角度写出“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

    C.“我”觉得社戏趣味十足,但小伙伴们觉得不好玩,熬不住了,所以没看完社戏就返航了。

    D.选文将角色的表演与孩子的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3夏夏同学读了选段后,觉得那晚的社戏并不好看,上文中通过哪些侧面描写(小伙伴的反应)表现社戏不好看的?但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根据《社戏》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以《变化》为题,具体写写你在疫情期间的变化和成长。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