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千万别小看孔子!他是个大彻大悟的人。
B.不少贪污腐败分子涉案金额一经曝出,就让人叹为观止。
C.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变成一纸空文。
D.汇聚天南海北众多美食佳肴,8月31日,“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嘉年华”在西安站正式拉开全国巡展的序幕。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 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 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 爆 蓦然 颤栗 寂静 D. 演 突然 颤栗 恬静
3、对下面句子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 )。
A.情怀 B.思想 C.情商 D.修养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项是( )
A.卑劣(liè) 阻遏(è) 蛮横(hèng) 暴风骤雨(zhòu )
B.寒噤(jìn) 瞭望(liáo ) 墮落(duò) 挑拨离间(jiàn )
C.襁褓(qiáng) 绚丽(xuàn) 狩猎(shòu) 风雪载途(zài)
D.龟裂(jūn) 沙砾(shuò) 奠定(diàn) 相辅相成(fǔ)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写出诗中以动作描写刻面宫使粗暴蛮横行径的两句诗。
(2)后人在谈论这首诗时,特别赞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请你对这两句诗作简要的赏析。
6、默写。
(1)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最能写出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的结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迁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甚至在1990年的时候,联合国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者的权益,通过了《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并在2000年确定将每年的12月18日作为国际迁徙者日。今年,我们将要度过第18个国际迁徙者日。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很多其他生物也是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所谓迁徙,简而言之就是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生物的迁徙皆是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温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温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④迁徙的定义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注解,即所谓迁徙是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动物可以感受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很多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O.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动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然而到2080年,3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然而,越冬区并非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导致它们无路可走。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便是生物更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关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⑥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然而,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它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阅读全文,说说关于生物迁徙,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2】文章第②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加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
【4】第⑤段中画线文字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放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为一件事情苦苦追寻一番后在某一时刻一下子豁然开朗。
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等;(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和校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