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望我们前三单元的学习之旅,是鲁迅先生带我们走进赵庄看社戏,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是那宛转悠扬的横笛,使我们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消散/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是刘成章先生所描述的腰鼓声让我感受到什么是气势磅礴,什么是生命活力。是那腰鼓使冰冷的世界立刻变得(躁/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是那迁徙的大雁给我们带来春的消息,给大地带来有益无损的诗歌……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从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到秋风(萧/箫)瑟,昆虫的(消/销)声匿迹乃至寒冬的风雪载途,这样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其实饱含着怎样的学问……沉浸在这些课文之中,我们可以忘却冗杂、忘却烦恼、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魅力。
【1】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亢(háng)奋 迁徙(xí)风雪载(zaì)途 冗(chén)杂
B.亢(háng)奋 迁徙(xǐ)风雪载(zài)途 冗(rǒng)杂
C.亢(kàng)奋 迁徙(xǐ)风雪载(zài)途 冗(rǒng)杂
D.亢(kàng)奋 迁徙(tú)风雪载(zhài)途 冗(chén)杂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散 躁 箫 消
B.弥散 燥 萧 消
C.弥散 燥 萧 销
D.消散 躁 箫 销
2、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原因,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B. 望着高耸云间的摩天大楼,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工程建造实力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C. 她将歌曲《九儿》演绎得荡气回肠,而她唱歌时目空一切的神情,也让观众为之倾倒。
D. 随着指挥的手一收,合唱团孩子们优美的歌声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玉龙雪山矗立在蓝天下,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
B.要上课了,正在打篮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
C.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大部头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5、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铺 (_______) 糜 (_________)
(2)补全横线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和(_____)
(4)诗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什么手法?(_________)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④关关雎鸠,_________。(《诗经·关雎》)
⑤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
⑥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____________, 团团围定炕上坐。(贺敬之《回延安》)
7、名著阅读。以下内容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片段,分析保尔失明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助推作用。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不幸又突然袭来。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的右眼发炎,火烧火燎的,疼得难以忍受,接着左眼也感染了。保尔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明的滋味——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黑纱。
8、文学作品阅读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②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③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④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⑤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⑥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⑦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⑧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⑩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⑪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⑫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⑬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⑭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⑮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⑯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⑰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⑱“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⑲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
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⑳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9、作文题目:伴我行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